李约瑟:巢元方于公元610年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专对疾病性状进行了分类描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比西方
(2023-09-29 07:36:32)
标签:
中医 |
李约瑟:巢元方于公元610年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不涉及治疗,专对疾病性状进行了分类描述,堪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比西方早了整整1000年
巢元方约生活于隋炀帝大业年间,籍贯无从可考,有说他生活于隋唐年间,京兆华阴(今属陕西省)人,又有说为西华(今属河南省)人,约生于公元550年,卒于630年。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认为学好医学,对人可治病,对己可保身,因此致力于医学方面的研究。
巢元方非常注意研究病理,诊治疾病过程中,绝不简单望、闻、问、切即开个方子草草了事,而总是要思考一番:这种病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一种病总会有其特定的症状?他认为,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算得上是个高明的医生。由于巢元方勤学好问,刻意进取,数年功夫,就已成长为民间的一位医林高手。
中医学经历了千年风雨后,到了隋朝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几乎每一门学科都有专门的著作,唯独没有一部完整意义上阐述病因病理的专著。直至隋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在巢元方主持编撰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才诞生,促进了中医病因病理证候学的发展。当时人们对各种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被忠实地记录在《诸病源候论》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诸病源候论》全书共50卷,分为67门,1747候。《诸病源候论》问世之后,为历代医家所尊崇,被列为“医门七经”之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来,《诸病源候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指导了中医病因病理学的发展。《诸病源候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病因病理学证候学理论的系统建立。唐代孙思邈撰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王焘编著《外台秘要》、宋代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诸书中关于疾病病因及证候的论述分析,大都以《诸病源候论》为宗。其辨证细微,甚为可贵,是历代医家的案头常备用书。北宋时期,更明令规定其为当时学医者必修的医书之一,连考取医士也是以它作为出题依据。
令人惊叹的是《诸病源候论》还记述了肠吻合术的实施方法、步骤、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我们虽然不可能完全了解到这种肠吻合术如何消毒、如何抗感染等具体措施以及它的成功率有多高,但这是公元7世纪的外科手术记载,比意大利人罗格尔与罗兰思德在11世纪至12世纪间进行的同类手术早了500多年。书中还记载了血管结扎和大网膜部分切除术,比意大利人柏塔拉格利创造的血管结扎术早了800多年。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巢元方于公元610年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不涉及治疗,专对疾病性状进行了分类描述,堪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比西方早了整整1000年。并且先后传入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让世界对中医病因病理证候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刘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