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不用黄芪。黄芪本身的不可控性,用多了常会降低食欲
(2023-08-29 08:19:01)
标签:
中医 |
黄芪法的运用首先出现在有别于《伤寒论》的疾病分论——《金匮要略》里,它所对应的体质我们将其形容为“尊容人”,患者大多伴有营养过剩,脂肪肥厚,胆固醇一般较常人高出许多。胆固醇是什么?在我们中医眼中,它有点儿类似于元气调动输布的后勤供应,所以有不少癌症患者胆固醇都低于常人,元气自然也调动不上来。具体到脉象上,《金匮》里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强调的是“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寸口关上微”强调了表虚,而“尺中小紧”则强调了患者素体肾中真元不亏,所以可以用大量的黄芪来调动肾间元气输布体表治疗表虚之证。
而对于平素肾间元气亏虚的患者,可能伴有面色黧黑,身体消瘦,尺脉微细等表现,长期服用黄芪固表益气,表虚、气虚是改善了,可是会明显感到腰膝酸软无力,患者里面却被“掏空”掉了。由于黄芪本身的不可控性,用多了常会降低食欲,而人参的用药指征却又是“羸瘦,食欲不振”。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黄芪与人参虽都冠之以“补气之品”,但二者在人体内尤其是在脾胃中州这一块儿的能量运作趋势却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主张“拿来主义”,一个主张“可持续发展”,说个笑话就是一个是富人压榨平民,一个是平民开垦田地。所以《伤寒论》的炙甘草汤选用桂枝-人参-甘草法而不用黄芪是对的,因为针对这种“调气化,复形质”、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是不适合长期在肾间元气上做文章的。同时针对元阳欲脱、气衰津竭的急危重症,仲景在《伤寒论》中给出的是通脉四逆加人参汤,而非通脉四逆加黄芪汤,原因就是仲景担心黄芪抽拔升举元真太过,反致患者于“樯橹灰飞烟灭”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