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渡舟讲炙甘草汤。学有其源用亦精

(2023-06-11 04:53:43)
标签:

中医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1),炙甘草汤主之(2)[177]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讲解〕本条论述少阴阴阳两虚而心动悸、脉结代的证治。

(1)伤寒,……动悸:“脉结代”指脉来节律不整而时有一止的一类脉象。能导致结代脉的原因很多,或因瘀热,或因痰阻,或因水遏,或因气血虚衰,本条则属心之阴阳两虚,气血俱虚所致。心阳不足,则鼓动无力,气血运行艰涩;心血不足,则无以充盈血脉,因而脉搏不续,故于缓慢之中而有歇止。阴阳不足,气血虚衰,心脏本身失于阳气温煦,阴血滋养,则见动悸不已,难以自制。在外感病中见此证,似是有气血素虚所致。

(2)炙甘草汤主之:此证属心阴、心阳不足,气血虚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即使有伤寒表证,也无暇顾及,故以炙甘草汤温阳复脉,滋养气血为要。

本方重用炙甘草,并以之名方,以其甘温,和中健脾益气,助后天生化之源,则可达养血定悸、复脉之功;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甘寒、咸寒同用,滋心阴,养心血,生津液,以充脉之体;有阴无阳则不能化气,故用桂枝、生姜、清酒通阳化阴,既可使甘寒滋阴之品无结滞之患,又可振奋心阳,复脉宁心,故本方又称“复脉汤”。

〔临证意义〕1)气血两虚、心脏失养之证列于风湿痹痛之后,颇与西医所云风湿病侵犯心脏的病程相类。太阳病三篇,以风寒外袭太阳起病,到少阴心阴阳两虚之证收尾,也揭示了外感病由表及里,由阳入阴的发展趋势,从而提示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2)据《名医别承》云,甘草“通经脉,利气血,解百药毒”。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大抵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从甘草提取出“甘草甙”,有强心作用,可知甘草对心脏气血虚衰的证候确有一定疗效。但应注意甘草甘温,滋补脾胃,过服易生湿助热,反使脾气壅塞,运化呆滞。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甘草用量超过30克,容易产生水肿;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甘草重用、久服,确实可以生湿碍脾,并进而引起全身困重、乏力,甚至水肿。故运用本方,甘草一般不超过30克,并随时观察,勿使出现副作用。

3)本方甘寒之生地用至一斤,乃仲景诸方药物中用量甚重者,意在填补真阴,滋养心血,与清酒合用,则通阳行脉,滋阴养血,补而不滞,也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故李士材曰:“生地、麦冬得酒良”。

4)柯韵伯认为本方应去麻仁加酸枣仁,以养心宁心,临证可以参考。据临证观察,若于本方中加五味子,与生地、麦冬相伍,取生脉散之意,则疗效更好。

5)本方为仲景书中一首突出的养血滋阴方剂,因有养血复脉之功,又名复脉汤,为后世滋阴学派开一法门。如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即在本方的基础上,据证加减,又创新方。如下后阴虚而防滑脱,用一甲(重用牡蛎)复脉汤养而涩之;阴虚而阳不潜,用二甲(加用牡蛎、鳖甲)养而镇之;阴虚水火不济,则用三甲(加用牡蛎、鳖甲、龟板)养而济之。养阴则一,而有涩、镇、济之不同。可谓“学有其源用亦精”。

6)心动悸,脉结代是炙甘草汤证的主要脉证。用本方治疗各种心脏疾患,属于心阴、心阳两虚而见心律失常者,常可取效。又,本方治疗表现为心动悸、脉结代等各种虚劳不足证,也可取得满意疗效。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是讲太阳之邪传入少阴而阴阳两虚的证治。
脉结代和心动悸是有联系的,因为心主血脉,心总是搏动的,但是人不知其心动也,这是正常现象。现在的问题是,病人感觉到心跳了,心跳也有轻有重,这个跳的就厉害了,叫心动悸,加上一个动字,不是一般的心跳。过去有心动悸吗?只有心悸啊,“发汗后,心下悸,桂枝甘草汤主之”,“伤寒,心烦悸,小建中汤主之”,没有加动字。现在加上一个动字,就像厥阴病,气上撞心,加上个撞字,现在加上个动字,那么言其甚也。这是叫一个病态,就是现在所说的心律不齐了,早跳啊,期外收缩,心律不齐啊。
由于心律的不整,脉就见结代了。结脉和代脉是两个脉,都是动而中止,跳一跳它停一下子,然后再跳。它们和心动悸是相联系的,是一致的。心律不齐反映于脉,脉见结代,结脉、代脉都属于阴脉,能至、缓者,名为结。停一下,自己还能回来,继续还能跳的,这叫结脉。不能自还的,跳一跳,停了,待会儿再跳,跳完了还跳的很快的,就叫代脉。这反映心脏的气血虚衰。
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一虚,脉就见结代,这不是个小事。这是邪气和心脏的正气发生了关系了。这时候以正虚为主,以邪气为次,所以这时候伤寒,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就不管伤寒还是其他的问题,那是次要的,主要是心脏的问题,要积极地扶正,要调整血脉,要补益气血,使心脏的跳动恢复正常,所以用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这个方子里有一些甜药,甜药是补中益气的。为什么要补中益气?因为气血是生于中焦,脾胃为气血之源。中焦气血足了,血才能得养而充于血脉。这个方子里还有生地黄、麦冬、阿胶、麻子仁润燥滋液补血,使血液得到补充,使血液能够养心,因为心主血脉,血也能够养心。气也有了,血也有了,但是血属于阴的,阴不得阳不化,所以要加上点儿阳性药,加上桂枝、生姜、还有清酒,煎药时加上清酒使阳气推动血脉,使血脉通利,使阿胶、生地、麦冬不发生黏滞。这样对心脏、血脉是有利的,所以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吃了这个药以后,脉能恢复,不结代了,所以叫复脉汤。
总之,炙甘草汤的特点有滋阴,滋阴就是补血了,还能补气、养心,而能够通利血脉。怎么能说是通利血脉?根据《名医别录》所说,甘草能够通血脉,利血气。近代的药学发现甘草中有一种物质叫甘草苷,有强心的作用,以此说为什么这个方子叫炙甘草汤,炙甘草这味药对于心动悸,脉结代是起主要的治疗作用。
我个人的体会,这个方子也有它的流弊,吃炙甘草汤应当注意几个问题。一个是这个方子吃多了要肿,腿和脸上发肿,第二个是吃多了大便要作泄,要有腹泄,为什么?虽然这个方子中有清酒,有生姜、有桂枝,但是滋阴药多,大家看看这个药方,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子仁半升,这个方子滋润的药特多,吃多了就出现浮肿。以前没有体会这个问题,有个风心病病人,吃炙甘草汤挺见好,他拿个方子就走了,总吃这个方子,对心脏有好处,后来腿就肿了,脸也肿了。以后不是这一例了,好几例,其他的心脏病心肌炎,脉结代,中医一看属于气血虚,血脉不足的,用炙甘草汤的,吃了一段时间后往往浮肿、腹泻。
另外,根据我个人体会,脉结代,心动悸,加上些五味子效果还会好。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就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的生脉散。柯琴的意见是去掉麻子仁,加上酸枣仁,他说加上酸枣仁效果会好些。
什么叫清酒?汉朝时没有白干酒,都是米酒,像醪糟之类的酿成的酒,那种酒古代分成两种,一种是白米酒,叫清酒。一种黄米酒叫浊酒。
太阳病从太阳之为病开始,最后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手少阴心脏病为结尾,这有什么道理啊?因为太阳和少阴为表里;少阴,一个是肾一个是心,足少阴肾、手少阴心。太阳病开始发病发热恶寒,开始抵抗,邪气郁于表,最后以手少阴心脏的虚衰作为结尾,从邪气开始到正气虚衰,太阳又和少阴相表里,有这么个内在的联系。
同时太阳病也很容易诱发一些少阴病,足少阴的阳气虚衰,和手少阴的气血虚衰,一个是四逆汤证,一个是炙甘草汤证,这样来体会就更加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