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梅核气,张仲景:半夏厚朴汤。陈士铎:加味逍遥散,苏叶破结汤

(2023-03-11 13:11:25)
标签:

中医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梅核气。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
其药用成分由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五种中药组成。具有行气、散结、化痰、化痰的作用。 主治是梅和气。

半夏厚朴汤
组成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功用  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现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运用  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方解  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痰气上逆,肺、胃失和,则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均为痰阻气滞之征。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故治宜化痰、行气兼顾,使气行则郁开,痰化则结散。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共为君药。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共为臣药。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制半夏之毒,为佐药。五药辛苦合用,辛以开结,苦能降逆,温以化痰,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方歌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提示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出处《金匮要略》卷下



半夏厚朴汤是由半夏、厚朴、生姜、茯苓、紫苏等药物组成,具有化痰行气、降逆止呕的功效,是中医用来治疗梅核气的经方,梅核气是中医领域里独有的称呼,指因气机郁结,导致患者感觉咽中有类似梅核的异物感。另外对于一些有胃肠道不适、咽喉不适的人群,本方也有一定疗效。
中药方剂讲究君臣佐使,君药为起到主治作用的药材,臣药为辅助药材,佐药主要是起到调和君臣药性或抑制君药毒性的作用,使药为调和药力,使药力直达病所的药材。
本方中半夏为君药,主要是用于化痰散结、降逆和胃,比如对于梅核气的患者来说,可以疏散郁结的气机,配合其他药物可消散咽中异物感。臣药为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同样是增强半夏的功效,缓解郁结的气机。生姜和茯苓为佐药,生姜辛温散结,可解半夏的毒性,茯苓则是健脾化湿,提升机体自身行气的能力。紫苏为使药,具有芳香解郁、行气疏散的功效,入肺经,可引导药力入肺。这几种药材配伍之后就可有化痰行气、降逆止呕的功效。



陈士铎,
人有七情气郁,结滞痰涎,或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痞满壅盛,上气喘急,此内伤外感兼而成之者也。此等之症最难治。欲治内伤而外邪不能出,欲治外感而内伤不能愈。然则终何以治之乎?吾治其肝胆,而内伤、外感俱皆愈也。盖肝胆乃阴阳之会,表里之间也,解其郁气而喘息可平矣。方用加味逍遥散治之。白芍(五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茯苓(三钱) 苏叶(一钱) 半夏(一钱) 浓朴(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痰气清,再剂而痰气更清,四剂而喘急自愈。【梅核气】病成于郁,治郁而诸症安得不速愈哉!
此症用苏叶破结汤亦神。白芍 茯苓(各五钱) 半夏(二钱) 苏叶(三钱) 甘草(一钱) 枳壳(五分)水煎服。一剂气通痰清矣,二剂全愈。

苏叶破结汤,治梅核气。白芍、茯苓各25克,姜半夏10克,苏叶15克(单包,头煎起锅前2分钟加入),炙甘草5克,枳壳5克。6味。2剂,日服1剂。水煎服。煎煮2遍,1剂得合并汤液350毫升许,分2次,空腹温服。
-----辨证录,喘门

枳壳性缓而治高,高者主气,治在胸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