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以胃气为根本,脾胃之脉是五脏六腑生气的根本,荣卫涉及的四大关系
(2023-03-02 18:14:42)
标签:
中医 |
刘渡舟讲伤寒例
平脉法小结
大家可能会说:我看病就行了,为什么要知道生死呢?你要光看病不知道生死,就是盲目地看病。是不是啊?你看什么病啊?你给人看病,他的脉都是死脉了,行尸走肉必死也,你还看什么看?你给人看病,看着这人像要死了一样,但是这人的脉还有胃气,是假死,那是尸厥,扎两针就活过来了。因此,你必须明白生 死。生死之诊有好几个,一种是没有胃气,一种是阴阳不相交
阴阳断绝了,寸脉下不交于尺,尺脉上不至于寸,然后就论行尸之脉和内虚之脉,行尸之脉也是死啊!内虚之脉的胃气还在,虽然挺瘦的,挺不像样子的,但只要补养补养,他就好了。因此内虚之脉和行户之脉是不同的,一个有胃气,一个没有胃气,这种脉叫克化。原文讲病脉,讲生脉,讲死脉,讲五脏疾病的生死,讲四时的生死,时时刻刻把病和生死联系起来看。
接下来就是论阴中伏阳。“少阴脉微滑”,如果少阴脉不是微滑,也会见到脉沉而滑数,或脉迟而滑。阴中伏阳,就是阴中又有热证,出现阴股出汗、阴囊潮湿,或湿热下注成痹。说完阴中伏阳之变,其后都是以荣卫的盛衰强弱来论人体的气血脾胃、三焦、中气相互之间的影响,中间又穿插了一个荣卫和趺阳、趺阳和太溪的关系。总而言之,寸口的荣卫、趺阳的脾胃占了很大的篇幅。荣卫的影响要更广一些,涉及三焦的问题、中气的问题、五脏的问题。大家要注意荣卫涉及的四大关系:荣卫与三焦的关系,荣卫与脾胃的关系,荣卫与五脏的关系,荣卫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来看,脾胃之脉是五脏六腑生气的根本。脉象反映脏腑相乘,无论怎样变化多端,腑乘脏,脏乘腑,阳邪乘腑,阴邪乘脏,总以胃气为根本,故原文最后提出濡弱之脉为五脏六腑的十一头,归结在胃气为本。以上是“平脉法”的主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