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渡舟:发烧不退。发热这种病很可怕,因为发烧能够引发种种的问题。古代的中医学就形成了一个战略思想

(2023-02-18 14:24:54)
标签:

中医



刘渡舟讲伤寒例

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71)

        这一条也是论正虚邪盛之脉,和“脉阴阳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虽然看起来是不同的,一个像是寒似的,一个像是热似的,比如温热、暑热,“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阴阳俱虚”,热还不止,即使进行治疗,热也退不下去,但是“脉阴阳俱虚同样反映了正气不足。“热不止”,说明邪气亢盛,邪热势力很强。“脉阴阳俱虚”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正虚而邪盛。一个正虚,一个邪盛,这个就不好办。中医认为正气是为主的,最后邪盛而正气亡了,那人不就死了吗?不仅是中医,也包括西医,都认为发热不退不是个好事。这个发烧,用各种的方法治疗都不退,脉是越来越坏,“阴阳俱虚”,预后肯定不良。什么道理呢?就是正虚邪盛。比如一个病人发热,你看现在的医院,西医大夫的首要想法就是要退热。因为发烧能够引发种种的问题,所以西医大夫集中医疗之所有,也要把热退了。在医院里,这个“素”不行了。再用那个“素”,反正抓住一个点,就是要把热烧退下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发热这种病很可怕。“热不止”而邪气不除,总在那里嚣张、发展,脉还“阴阳俱虚”,从正气和邪气两方面考虑一下,早晚得热死,这不得了啊!它就可以发生种种的变化。比如说,肝病要是发热不退,就会昏迷、出血;温病要是发热不退,就会谵语 抽风,也可以动血,甚至还会脱水。在现在临床,我们也要实事求是,西医有一套方法,例如输液、输蛋白,对热病的急救还是很有效的。如果在古代,高热不退,长此以往,就没有办法了,在这个病的不断磨练下,古代的中医学就形成了一个战略思想,叫“保胃气,存津液”。这个原则是在病之前,而不是在病之后。病之后倒是也行,那已径是“等而下之”了。必须使人正气不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和疾病进行斗争的过程总结出来的经验。

       我们应该把第70条和第71条对比一下,因为一个是“脉阴阳俱盛”,一个是“脉阴阳俱虚”。“盛”与“虚”,一个说的是寒,一个说的是热,一个是大汗出而不解,一个是发烧而不退。不要看它们的文字很简短,意义却是很深刻的。我们从中就可以吸取,为什么两种情况均主“死”?死是容易的吗?无缘无故就说人死了?你得有根据,你得有道理,这两条深刻地反映出正邪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让人理解“死”的必然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