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讲吃粥养生,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2023-02-17 16:31:39)
标签:
中医 |
刘渡舟讲伤寒例
粥,煮米为糜,俗称稀饭。粥食富营养,易消化,四季均可,老少咸宜,为养生治病良剂。单纯用稻米、小米煮成的粥,或加用中药煮成的粥,都具有保健养生之功。吃粥养生历史悠久,《黄帝内经》就记载:“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天冷时,喝上一碗热粥,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粥除了是一款补益佳品之外,还有一个妙用——助长药力。
在服完中药后喝上一碗白粥,可以帮助药力发挥,如在使用《伤寒论》里发表解肌的桂枝汤时,张仲景说:“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就是说,服桂枝汤后,进食热粥,可以使病邪因为微微出汗而缓解。同样,该书中的理中丸(汤)能温中散寒、益气健脾。张仲景也解释说:“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其目的也是助药力,利用热粥的散寒养胃之力,以温养培补中气。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是指精气内夺的五虚证,出现了停止精气耗损,并且正气得以补益的现象,预示着正气有恢复之望;“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是指邪气充盛的五实证,出现了邪有出路的现象,邪去则正安,预后良好。此句不但为临床诊病、判断预后指出方向,而且为救治虚证、实证,提示了虚证重视补益脾肾、实证重视祛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