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肝脾不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酸、泄泻,两舒散

(2023-02-11 13:33:39)
标签:

中医



肝脾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肝脾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多由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两者可相互影响,如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者,称木横侮土,若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而影响肝气疏泄者,则称为土壅侮木。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苔白或腻,脉弦。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特征。

肝气条达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也有助于肝的疏泄。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胸胁胀满或窜痛;气机郁滞,肝失条达,则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湿邪中阻测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肝气横逆犯脾,气机阻滞,健运失职,则发作性腹痛腹泻,证情之发作与轻重,每与情绪有关。

舌苔白或腻为湿阻中焦之象,脉弦肝脉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肝气郁结证与脾虚湿困证相辨别。单纯的肝气郁结证与脾虚湿因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本证既有肝病又有脾病的见症,但早期可先见一脏的临床表现,然后累及他脏而出现另一脏的病证,两脏可互相影响。

辨证注意点:肝气郁结见症与脾失健运表现同时出现。


石室秘录,分治法

吞酸,火也泄泻,寒也。似乎寒热殊而治法宜变,不知吞酸虽热,由于肝气之郁结,泄泻虽寒,由于肝木之克脾。然必一方以治木郁,又一方以培脾土,则土必大崩,而木必大凋矣。不若于一方之中而两治之。方用柴胡一钱,白芍五钱,茯苓三钱,陈皮五分,甘草五分,车前子一钱,神曲五分,水煎服。(〔批〕两舒散。)。二症皆愈,此方之奇绝,在白芍之妙,盖白芍肝经之药,最善舒木气之郁,木郁一舒,上不克胃而下不克脾。方中又有茯苓车前,以分消水湿之气,水尽从小便出,何有余水以吞酸,剩汁以泄泻。况又有半夏神曲之消痰化粕哉。此一治而有分治之功,世人未尽知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