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黄芪、葛根。益气升清,通血脉止眩晕
(2023-02-02 05:47:25)
标签:
中医 |
补通合伍类
《百佳配伍 用药经验采菁》
黄芪、葛根
配伍特点:
益气升清,通血脉止眩晕。黄芪补脾肺元气,升清阳。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其作用是能对抗肾上腺素,且有利尿作用。葛根升清阳,鼓舞胃气上行,生津。药理研究证明,葛根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反应有保护作用。二药合伍,一-补气升阳,升清活血,相辅相成,共奏益气升清、通血脉止眩晕之功。
经验采菁:
1.高血压气阴两虚,二药合用为的对配伍,气虚痰浊型也可选用,但不可用于肝阳肝火型高血压。杨立祥喜用二药配伍治疗气阴两虚型高血压。杨氏体会,黄芪降压巧在对证上,巧在用量上。由于黄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重用则降压,轻用则升压。高血压属气虚者,黄芪用量在30g以上则有降压作用。自拟补气养阴汤则以二药配伍为主,再配伍枸杞、首乌、生地、女贞子、桑寄生、泽泻、钩藤、牡蛎等,疗效较好。对收缩压不高而舒张压长期保持在100mmHg以上而不得下降者,其效尤
佳。杨氏用二药的比例为2:1。[ 中医杂志,1990, (2) : 60]邓铁涛经验也是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重用黄芪30g
治气虚痰浊型高血压。(《耕耘集》)蒋富对中虚气馁,
阴寒大盛也重用黄芪30g以上以降压,而肝风上扰的高血压则禁用黄芪。[浙江中医杂志,1985. (12)
:550]
2.脑血管硬化之头晕,属“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者,用之甚宜。中风后遗症属气虚者也用为要药。消渴兼脑血管硬化属气阴两虚者尤宜。
3.研究证明,葛根具有显著的β受体阻滞效应,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且无明显
抑制心肌的作用,能使β受体兴奋引起的心电图S
-T段异常改善或恢复正常。二药合用对β受体功能亢进而心悸胸闷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