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浅注,凡例。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且疾病千端,治法万变,统於六经之中,即吾道一以贯

(2023-01-19 11:24:24)
标签:

中医



[凡例] .
一、仲景书本於《内经》,法於伊尹,汉《艺文志》及黄甫謐之言可据。盖《内经》详於针灸,汤液治病始自伊尹,扁鹊、仓公因之.至仲景专以方药為治,而集群圣之大成。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但其文义高古,往往意在文字之外,注家不得其解,疑為王叔和之变乱。而不知叔和生於晋代,与仲景相去未远,何至原书无存耶?若仲景另有原书,叔和何能尽没,以致今日之所存者,仅有叔和之编次耶?要知“平脉”、“辨脉”、“伤寒例”、 诸“可与不可与”等篇,為王叔和所增,增之欲补其未详,非有意变乱也。然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為叔和者,亦游、夏不能赞一辞耳。兹故於其所增者削之。
一、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增入诸篇,不书其名,王安道惜之。然自“辨太阳病脉证”至“劳復”止,皆仲景原文。其章节起止照应,王肯堂谓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鱗甲森然。兹刻不敢增减一字,移换一节。
一、成无已注后,诸家皆有移易,若陶节庵、张景岳、程山龄辈无论矣。而方中行、喻嘉言、程郊倩、程扶生、魏念庭、柯韵伯皆有学问、有识见之人,而敢擅改圣经。皆由前人谓《伤寒论》非仲景原文,先入為主。遂於深奧不能解之处,不自咎其学问之浅\,竟归咎于叔和编次之非。遂制章分句,挪前换后, .以成一篇畅达文字。如诗家之集李集杜,虽皆李、杜句,究竞非李、杜诗也。余愿学者从仲景原文细心体认,方知诸家之互相低驳者。终无一当也。
一、宣圣云:信而好古。成无己注《伤寒论》,不敢稍参意见而增删移易,盖好由於信也。后辈不得仲景之旨,遂疑王叔和之误,以致增出叁大纲之说,传经為热、直中為寒之论,今古南北,贵贱之分,三时正冬之异,种种谬妄,皆由不信故也。惟张隐庵、张令韶二家,俱从原文注解,虽间有矫枉过正处,而阐发五运\六气、阴阳交会之理,恰与仲景自序撰用《素问》、《九卷》 、《阴阳大论》之旨吻合,余最佩服。今照二家分其章节,原文中衬以小注.俱以二家之说為主。而间有未甚愜心者,另於方中行、喻嘉言各家中,严其探择以补之。盖以各家於仲景原文前者后之、后者前之,字句、药品任意增减改易,既非全璧,而分条注释,精思颖悟,不无碎金,总期於经旨明畅而后已。
一、仲景《伤寒论》,即《内经》所言叁阴叁阳各因其臟脉之理,二张会全部《内经》以為注解。余百读之后,神明与(湿透) ,几不知我即古人,古人即我。故每节总注,或注其名,或止注述字,不拘拘以形跡论也。至於各家有一得之处,必注其姓名,盖以作家苦心不容没也。
一、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内而臟腑,外而形身,以及气血之生始,经俞之会通,神机之出入,阴阳之变易,六气之循环,五运之生制,上下之交合,水火之相济,寒热虚实、温清补泻,无不悉备。且疾病千端,治法万变,统於六经之中,即吾道一以贯之之义。若读《灵》《素》 《难经》 , 不于此求其实用,恐坠入张景岳一流,以阴阳二字说到《周易》,说到音律并及仙释,毫无下手工夫。止以人参、地黄,自数钱以及数两,為真阴、真阳之主药,貽害无所底止。急读此书,便知悔悟。
一、此书原文中衬以小注,只求经旨明畅,绝不敢鶩及高远,致学者有涉海问津之嘆。唯是汉文语短味长,往往於一二虚字中寓其实理,且於无字中运\其全神。余衬以小注,探各家之精华,约之於一言一字,读者最宜於此处者眼。

一、余前刻数种,探集固多,而独出己见者亦復不少。惟此刻以二张為主,又博探各家独得之言,融会大旨,而為小注,去取则有之,杜撰则无也。
一、《伤寒论》及《金匱》方出自上古及伊尹汤液,明造化之机,探阴阳之本,所有分两、煮法、服法等,差之一黍,即大相径庭。余另有《长沙方歌括》六卷附后。
《伤寒论》晋太医令王叔和撰次,宋臣林亿等校正,金聊摄成无己注解,此為原本。如“辨脉”、“平脉”、“序例” ,前贤谓其出於叔和之手。余细绎文义,与六经篇不同。至於诸“可与不可”篇,余即以叔和之说定之。叔和云:夫以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可与不可方洽列之篇后,其為叔和所作无疑。兹余於叔和所增入者悉去之,去之所以存其真也。
游、夏:即子游、子夏,乃孔子的学生
程山龄:即程鐘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