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学心悟:加味香苏散-四时感冒。头项强痛,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

(2023-01-17 10:41:08)
标签:

中医



《医学心悟》加味香苏散-四时感冒名方加味香苏散

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解表,而辛温解表比较出名的方剂就是麻黄汤、桂枝汤等。治疗这种表寒证,要用辛温药为主,除了之前介绍过的辛平之剂荆防败毒散,就是荆防颗粒比较好用之外,加味香苏散也是对四时风寒感冒不错的选择。

这个方子出自《医学心悟》,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主治四时感冒症状像头项强痛,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

组方是紫苏叶、陈皮、香附、甘草、荆芥、秦、防风、蔓荆子、川芎、生姜水煎温服,微覆似汗,就是吃完药后盖上薄被子微微的出一层细细的汗。

加味香苏散

处方紫苏叶4.5克,陈皮、香附各3.6克,甘草2.1克炙,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 ,川芎1.5克,生姜2片。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前证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2.4克、葱白2根,
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3克;
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术4.5克;
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萝卜子各4.5克。
若太阳本证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证,加茯苓、木通各4.5克;
喘嗽,加桔梗、前胡各4.5克、杏仁7枚;
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4.5克;
咽喉肿痛,加桔梗、牛蒡子各4.5克、薄荷1.5克;
便秘,加萝卜子、枳壳;
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之类,虽有表证,其散药只用一二味,不必尽方;
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之类;
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
时行疫疠,加苍术1.2克;
梅核气证,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苏梗各2.4克;
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
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
若禀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

备注方中苏叶、荆芥辛温芳香,发汗解表为君;防风,秦艽、蔓荆子祛风湿,除身痛、头痛为臣;香附、陈皮、川芎理气和血为佐;甘草和中,生姜辛散为使。配合成方,可使外感风寒得散,气血自和,其病自愈。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

这个加味香苏散是辛温解表的方子,是从《局方》里的香苏散加味来的。

香苏散的配伍是香附子、紫苏叶、炙甘草和陈皮。主要的药是紫苏叶,兼有理气的作用。根据情况,后来又加了一些药,用来代替麻黄汤、桂枝汤。

麻黄汤、桂枝汤这两个方子治疗外感风寒,有严格的区别。即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就是说,外感风寒的表症,有汗出来的不能用麻黄汤;没有汗出的不能用桂枝汤。因为有汗说明表不实,或者不是风寒之邪,所以不能再用麻黄汤发汗。后来,由于药物种类的发展,对表症认识的更加深入,就有了更多的解表的方剂,比如说九味羌活汤,在于药用的比较灵活,照顾的比较周密,充分利用了药物配伍之间的功能,所以看上去药味是多了些。

加味香苏散所治的就是风寒表证,风寒伤人肌表,所谓的四时感冒,就是感受的风寒之邪。感冒有很多种,有风寒、有风热,还有风寒风热夹湿的。在这里主要是指四时感受了风寒之邪,而病症比较轻,所以用药也比较轻灵,主要用紫苏叶、荆芥来解表。

这两个药在发汗解表方面比较缓和,荆芥虽然是温的,但是温而不燥。这两个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芳香的、辛散的,辛散清扬。苏叶还有一个特点,可以入血,苏叶不仅是发表,还可以里胸中之气,所以有时苏叶还可以顺气安胎。这两个药结合起来,加强了发汗解表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加的一些药,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的。

加秦艽、防风有助于解散肌表所受的风寒。加川芎帮助苏叶,因为川芎上至癫顶,下行血海,入血分,既能行血,又能行气,是芳香走窜的一个药,可以行血中之气,还可以治头疼,蔓荆子上行而散风,跟川芎合起来治疗头痛。李东垣曾说“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但其本身是辛温走窜的药物,而且是比较燥的,所以风热头痛、阴虚肝火、肝阳、肝风导致的头痛头晕,要特别注意用量,一般来说尽量不用。香附上行而发表就要生用,下行而和血就要炒用,在这里,香附也是行气和血,来帮助解表,当然主要解表的药还是苏叶。

作为四时感冒风寒表证来讲,这是个基本方子,对于一些身体比较弱的老人和小孩,以及妇女经期感冒比较好。

另外,这个方子还有个好处,有香附、陈皮、苏叶,所以平时有胃脘痛、胃气痛、胃寒痛,又受了外感,同时觉得胃不舒服的,用这个方子比较好,因为这个方子还有理气健胃的作用


附记资料:

后面还有呢,这个是加味香苏散。

    香附10 苏叶10 陈皮10 炙甘草6(原方一组)

    荆芥8  防风8  川芎4  生姜3片(辛温一组)

    秦艽8  蔓荆子8 (辛凉一组)

有荆防、羌活、秦艽、蔓荆子、川芎、生姜,其实这个方子发散表寒的力量还是蛮足的。你看荆芥、防风,这个发散风寒大家都知道。防风还是风中润剂。还有秦艽,这个秦艽呢,它是发散湿热型的那种表邪是比较厉害的。还有蔓荆子,蔓荆子是个凉药。你所有你用了这么多热的药之后,这个热会不会加重他的郁热呢?是有可能的。所以呢,这个蔓荆子是治头部的热痛,那个五官科的上面的热症,其实是可以用蔓荆子的,而且它还能解除关节的痛。所以呢,这个蔓荆子有一部分是反佐作用。治感冒之后有些人头痛,蔓荆子非常好。

他又加了一个什么?川芎。能理头部的一些瘀血。

因为气滞了,就会不仅有水份停滞,还会有瘀血都有可能产生的。但是这个是防微杜渐的,本身这个川芎也有一些挥发油,也有解表的作用,它也能解除头部的疼痛。所以,蔓荆子和川芎合在一起,都治风寒感冒或者风热感冒的头痛。加上一个生姜,也是一个解表作用,整个方子看起来驱寒的力量比较大,轻微的有一点呢去风热的。

这个方子总体来看,在我看来,我还是愿意用什么呢?不愿意用这么多味药,我可能会愿意用前面四味药,香附、苏叶、陈皮、甘草。

往后我才根据后面的药物加点,如果热重的,我加多点蔓荆子;寒重的,我加点荆防;湿热还是重了点,我就加点秦艽,其实秦艽跟蔓荆子是偏风热的地方用的。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秦艽它也是一个治虚热的一个药。书上把药物呢,说它的性是归平性的,它不归寒,不归热。其实我感觉它是偏寒的,因为它是什么?它是龙胆科的一个植物。龙胆草那一科,可能是跟它一个科的吧。所以它是治疗什么?肝脏,肝系统的湿热,肝经湿热它是有作用的。整个方子就是说,寒温是相对比较平和一点的。

我们知道感冒来了,不管怎么样,不管你风寒风热,我先把这个方子一上,泡一个小时,煮五分钟,倒出来,喝两口,盖上被子,出出汗。不能出汗的,再喝碗热稀粥,再出汗。好了,这个病就好了。感冒就好了。

       你单独外感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方子,很快就能把症状解决,感冒特别好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