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荆防颗粒和感冒清热颗粒,荆防败毒散

(2022-12-20 19:36:58)
标签:

中医

荆防颗粒和感冒清热颗粒的区别

一般来说,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在成分以及作用上有所区别,但在可治疗的症状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荆防颗粒由羌活、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等成分组成,感冒清热颗粒由荆芥穗、防风、柴胡、紫苏叶等成分组成。荆防颗粒具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的作用,感冒清热颗粒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作用。荆防颗粒和感冒清热颗粒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流鼻涕等症状。患者在使用药物的时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饮食上宜清淡,含有辣椒、大蒜等刺激辛辣的食物尽量不要食用。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摄生众妙方》卷八。为发表剂。具有疏风解表、败毒消肿,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见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脉浮,及一切疮疡肿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4.5g)、甘草五分(1.5g)。(11味)水一盅半,煎至八分,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脉浮,及一切疮疡肿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摄生众妙方》为明代张时彻所著,共十一卷,刊于1550年。张时彻(1500—1577),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鄞县(Yín)(今浙江省宁波市)张家潭村(今属古林镇)人。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后世称其与张邦奇为“叔侄尚书”。

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4.5克),甘草五分(1.5克)。

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口腔感染、水痘等病症。

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发汗解表,开泄皮毛,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柴胡、枳壳、桔梗调畅气机,川芎行血合营;羌活、茯苓化痰渗湿,三组合用;意在解表祛邪与疏通气血津液,甘草调和药性。祛风散寒之力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较重者。加入银翘,则更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对于温热所致之疮肿初起,疗效亦佳。

正如《内经》所说:“汗之则疮已”,凡壅阻于皮肤血脉之间的毒邪,可随汗而散。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掌握两点:一是必须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存在。二是必须是疮肿初起,对于疮疡已脓已溃,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过。正如《伤寒论》说:“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妊娠高热、类风湿关节炎眩晕、小儿痢疾、麦粒肿、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玫瑰糠疹、夜咳、寒哮、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乳痈、痈、过敏性皮炎、老年性瘙痒症、髋关节滑膜炎、肾病蛋白尿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荆芥和防风均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两药配伍使用,在抗炎和解热方面体现出协同作用,在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加和作用。

(1) 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疮疡痢疾表寒证,散风祛湿功效宏。
(2) 荆防败毒宣时气,风温无汗用之灵,荆防羌独柴前草,川芎枳桔与茯苓。

出处《摄生众妙方》卷八



感冒清热颗粒,中成药名。为解表剂,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主要成分是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11味。)方中荆芥穗香窜,气味轻扬,长于发表散风,为君药;防风、苏叶疏风散寒,薄荷、柴胡疏风散热,葛根解肌退热,升津止渴,为臣药;桔梗、苦杏仁宣肃肺气,化痰止咳,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地丁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效。

感冒清热颗粒:清热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组成:荆芥穗200g 薄荷60g 防风100g 柴胡100g 紫苏叶60g 葛根100g 桔梗60g 苦杏仁80g 白芷60g 苦地丁200g 芦根160g
方剂出处:《中国药典》


 

http://imgu0u8.360doc.com/22/1220/18/1478467_202212201840000580.png?Expires=1671537989&Signature=Ni2fOPiFfmXx+hzqDMC0FloFoOM=&domain=8


方解:本方治证乃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所致。方中主药荆芥穗、防风,能散风解表;辅药紫苏叶、白芷,以疏风散寒止痛。薄荷、柴胡、葛根、芦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桔梗、杏仁止咳化痰利咽。苦地丁清解里热。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功效。

药理研究:能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镇咳祛痰;保肝利胆;抗过敏,抗缺氧。

临床应用:适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状者。

现代制剂:颗粒冲剂,每袋6g、12g;口服液,每支10ml。

用量用法:口服,颗粒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口服液,每次1支,一日2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