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盲实验:西医与中医
(2022-12-13 18:38:41)
标签:
中医 |
有个网友用挑衅的口吻**我,说:“中药就是忽悠人,安慰剂,连花清瘟根本没通过双盲实验,就是拿人当小白鼠”!
我看了下这个网友的主页,他应该是个大学生,也就20多岁左右,他要是五十岁了,我根本不会计较,但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把双盲实验看成治病的黄金标准,这件事真的气着我了,我决定不忍了,必须火力全开彻底撕下“双盲实验”这件皇帝的新装,让大家明白双盲实验只是西药治不了病的遮羞布,它掩盖不了事实。
接下来这期内容将从,
1、安慰剂与双盲实验的逻辑BUG!
2、双盲实验的设计机制为什么不适用于中药!
3、中药的角度看,西药的设计天然都带有毒性!
这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一下,麻烦先点个关注,一起解锁今天的内容。
一、安慰剂与双盲实验的逻辑bug。
首先我得承认,站在理性分析的角度,双盲实验把病患随机分配,病患、医护人员、监察员、数据统计人员都不知道病患分配的到底是新研发的药物还是安慰剂,最后再通过各种数据汇总、分析、对照,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以此来判定药物药效的可行性,听起来非常有道理。
我先说为什么双盲实验为什么只适用于西药的研发?
还得说回底层逻辑,西方文化的底层逻辑是“原子论”,探知宇宙奥秘使用都方法是“还原论”,二元对立的思想,首先把人看做主体,把宇宙万物的都看做研究客体,由此而形成宇宙万物的“机械观”,人的生命活动也被看做机器,和汽车、钟表没有区别。这些内容在我前几期的视频里,有详细的介绍,不了解的可以往前翻翻。
站在这个“人体机械观”或者说是静态的角度去还原疾病产生的原因,就是势必认为是局部零件出现了的问题,这种修车、修表的思维就是西医治病的逻辑,这么说应该是没错的吧。
这种逻辑应用到药物的研发上,就是西医引以为傲的实证医学,所谓的实证医学就是针对玻璃管的血液,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获得了铁证如山的实验数据,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铁证如山的数据,真的能够反应人体生命活动吗?
首先人的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而疾病的发生(除了外伤)一般都是整体的病变反应于局部。这是医学界的共识,也是西医从底层逻辑就跳不出去的死结。
其次要知道玻璃管里血液不再流动、不再代谢、所有的免疫机制都停止工作,与一切的生命活动不再产生任何关联。
再次玻璃管的物质,没有意识、没有七情六欲、没有性格、没有情绪波动、更没有没有生命活动。人的意识、七情六欲、性格、情绪、生命活动,那一项可以在玻璃管里得到量化和实证。
我不否认量化和实证的方法对于物理学以及化学层面的科研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仅仅通过对玻璃管里的物质进行所谓的量化和实证,就以为可以还原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做法不能说自欺欺人,起码连科学的精神都不符合吧。
我查看大量通过双盲实验的实验数据,实验组的数据有效率最高也就是80%多点,也有57%就通过的,安慰剂组的有效率最低也有30%多,最高的也有超过60%的,这都不是最重要。
据美国FDA公布的公开纪录显示:自1986年到2000年的15年时间,FDA一共通过422种新药上市,平均每年审批28种新药。而另一方面,美国FDA仅从2004到2011年,平均每年淘汰216种旧药。为什么FDA每年要淘汰200种以上已经通过双盲试验而允许上市的西药?是因为在临床中不断发现这些西药潜藏着各种新的、审批时候未发现的严重的毒副作用,而且各种毒副作用层出不穷,以至于不得不宣布淘汰和禁用。(此数据来自美国FDA官方网站:https://www.fda.gov/drugs)
淘汰和禁用的案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太多了, 网络上一搜有的是,那我就不理解了,双盲实验不是检测药物有效性的黄金标准,是所有反对中医、反对中药手里的尚方宝剑啊,怎么了?
按照理性、科学的逻辑不应该啊,是因为符合科学的精神才不得不淘汰的吗?
是根本治不了病,是过度强调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去顾忌生命的整体性,忽视生命活动是各器官、组织、以及各种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顾此失彼的可怕后果吧。
二、双盲实验为什么不适用于中药。
首先从底层逻辑上说,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中医是由中国文化产生的,底层逻辑是元炁论,探知宇宙奥秘的使用的方法是系统论,阴阳五行就是系统论的元素,平衡观是系统论的核心,“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产生背景,由此而产生的中医。
把人体的生命活动看做是一个系统,在中医看来健康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活动之间的动态平衡,反映到身体上就是气血平衡,血为物质、为阴;气为能量、为阳;疾病的状态就是阴阳失和。
调整气血平衡方式有很多,比如说、针灸、拔罐、按摩等等,实在不得已吃中药,中药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治疗针对某个具体的病证,而是为了纠偏,还是为了调整气血重新回到平衡的关系,使用的方法就是辩证,比如说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等,还有三焦、营卫、六经辩证等等。
说到这,我记得倪海厦倪师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他把疾病比作家附近的一块垃圾站,垃圾堆时间久了,就是生蚊子、苍蝇,西药的方法就是生产专杀蚊子苍蝇的特效药,苍蝇蚊子变异了,再研发新的药,中医中药不是,中医的方法是把垃圾清走,根本不管你是变异的蚊子还是苍蝇。
再有一点,中药的搭配是强调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啥意思?
君是君药:就是对病症起主导作用的药物,不管是用量还是功能上都以君药为主。臣药:就是辅助君药治疗的药物,君药照顾不到的症状,臣药负责治疗。佐药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辅佐的药,佐药分三种,分别是:佐助药、佐制药和反佐药,使药,根据字义就知道是使者的意思,使药分两种,第一种是引经药,它的作用就是领着君药、臣药到达疾病的位置,在中医的概念里叫辨证归经,与西医的靶向治疗意思差不都。第二种是调和药,中医治病是为了调平衡,中药的配方也需要时相对平衡的,调和药就是为了调节各种药物作用的药。
一个配方的药物之间,也分为主次、协同、抗拒以及导引的关系。这块特意强调一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网友在我之前的内容下面留言,说他一看一个药方里有是好几种药,他就不吃了。其实他就是个很典型的案例,绝大多数人对于中药配方是不理解。
一般而言,一个配方中的君药是必备的,而臣、佐、使药就不一定了。病情比较单纯,用一、二味药也可以治好。君臣药没有毒性或烈性,就不需要加佐药。主病药物自己就能够到达,就不必再加引经的使药。
除了君臣佐使、还需要与四气五味、四气指的是寒凉温热、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结合起来。你会发现中药的逻辑与西药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会根据病患不同的身高、体重、年龄、疾病的程度、得病的原因来搭配不同的药物,西医不管这些,西药是以一种量化的、实证的、科学的逻辑,即便病患的所有体征都不一样,只要化验单上的数据之相近,就是吃一种药。
那么我问你,你觉得哪个更合理?可以留言告诉我。
另外就是中成药,绝大多数没有出过国的网友都会认为,中成药必须通过美国的FDA的批准,才能在美国上市,其实是错的,美国FDA只负责审核单方西药,因为单方西药的化学结构简单,有一个明确的鉴定标准。
不说动物和矿物药,单说植物入药,一种草药的成分就非常复杂,各种草药之间有产生新的物质,还有同样的植物,不同的产地、个体大小的不同,都会造成成分差异,所以目前来说,人类还没有办法制定出来一个如何鉴定草药的标准,这才是中成药没有在美国批准上市的真正原因,不用查了,美国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批准一种中成药上市,未来也不准备批准。
但这些事普通老百姓哪知道了,就被这些公知拿出来当做了尚方宝剑,用废医验药整中医,再用双盲试验整中药,有步骤、有调理,就是要把中医药在意识层面给抹杀掉,要知道14亿人口的市场,是多大的利益。
所以哪个私信我的小朋友,你也不涉及利益,好好学习,别再起哄了。
三、站在中药的角度看,所有的西药天然都得有毒性
老话讲“是药三分毒”,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这句话就是说中药的,和西药没关系,西药都是提纯的,没有毒性。
首先来说,中国文化的背景是“天人合一”,中药全是取自于自然,绝大多数是植物还有动物与矿物,西药不是,西方文化是“人定胜天”,西药几乎全是生物化学合成的。西药因为不是自然药物,感觉上避开了重金属污染,又加上再针对细菌、病毒引起的感冒上,治疗效果明显,在全世界赢得市场,但是大家对于化学制品的危害认知,从上个世界末已经开始了。
就举一个简单的案例,大家自行体会,塑料袋,是人工化学合成的,一个塑料袋想要被自然界完全溶解需要的时间周期特别长,人体去消化这些生物化学合成的药物需要多长时间,能不能消化,没有人知道答案?
中药的治疗逻辑是为了纠偏,让气血回归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维持一件事平衡的难度有多高,再加上所有的食物本身都具有寒凉温热的属性,更别说药物了,药物本身对气血平衡的影响更大,所以才有了“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这和西医理解的毒性意思是完全不同的,站在中医的角度,西药只针对局部病变,忽略各器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所有的药物本身就是“毒”。
这也是为什么已经通过“双盲实验”的药物,在大量的毒副作用的病例,反馈之后,不得不进行淘汰和禁止的真正原因。
另外再回复两个网友的问题,
1、青蒿素提纯之后,不是中药,是西药。
2、绝大多数人把中医理解为卖药的,错了,中医也分上中下,上医是心疗,通过中国文化的熏陶调节浮动的心,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是最高级的医生,其次是体疗,通过针灸、按摩等对身体开展的治疗是中医,下医则是通过吃药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也是我的个人浅见,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