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瘟疫预测:2015年(乙未年)至2025年(乙巳年)

(2022-11-29 06:58:26)
标签:

中医

2025年乙巳蛇年,五行属金,主富贵,礼仪。2025年出生之人性格冷静,处事圆滑,感知力丰富,善交际明得失。对事物喜保持观望,对人防范。理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待人宽厚,人缘好,富有原则,一生花落相伴,诸事成才,有天赋纳身。

 

事业顺遂,顺遂。睿智之性格工作鲜少出错,收益丰富,升值加薪之趋势,领导青睐提升之意。宜走仕途。一世钱财无忧。财气盈满。

对爱情投入,子孙盈满,夫妻和睦,眼中不留沙子,对爱情要求严格,彼此爱慕。乃探索之人,知书达理之人。厌恶胡搅蛮缠之人。与属牛,属鸡之人相配美满。

善于谋略,财富无忧,有不俗投资能力。


五运六气,瘟疫预测:2015年(乙未年)至2025年(乙巳年)

中医预防与治疗瘟疫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寻找特定的时空规律推算出瘟疫暴发的可能性,进而针对性的防治,《黄帝内经》中有七篇大论,专述此方法,可惜孤高和寡,且从古至今能将其灵活应用的医家不多,但自2003年出现SARS以后,该理论又被重新认识。这个理论名为五运六气。本文使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2015年至2025年瘟疫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其中医预防提出建议仅供参考,希望据此开展中医运气理论指导下的治未病瘟疫防治系统工程。

1、运气学之祖

纵观《黄帝内经》一书,多为黄帝请教各位老师学习中医知识,其中专为黄帝讲述五运六气的老师名为鬼臾区。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又曰:“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汉书·艺文志·兵阴阳》有《鬼容区》三篇,颜师古注曰:“即鬼臾区也。” 鬼臾区可以称之为运气学之祖,学术地位仅次于岐伯。《天元记大论篇》中记载:“鬼臾区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鬼臾区为黄帝的大臣,他们家十世研究五运六气。如果他们家每一代人都在20岁生子,则到鬼臾区这一代至少研究了200年。如果每一代有一人研究,每一人一生中有40年时间承上启下研究,则至少也有400年的观测经验。鬼臾区认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五运六气之说按60年为一个循环,即一个甲子循环,指导人们防治因气候、物候变化导致的疾病。

2、运气学理论概述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国古人应用阴阳五行理论认识自然万物的巅峰成就,它是一套完整的气候、物候与疾病流行的预测体系,也是古人智慧的高度结晶。运气理论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集中地体现,它使中医理论对人类疾病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该理论记载在《黄帝内经》之中,包括《天元纪大论篇》、《五运行大论篇》、《六微旨大论篇》、《气交变大论篇》、《五常政大论篇》、《六元正纪大论篇》、《至真要大论篇》在内的七篇文章。洋洋洒洒七篇大论,共计五万二千多字,篇幅约占《素问》的三分之一,内容上及天文,下涉地理,中傍人事,主要论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对气候、物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物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

3、2015年(乙未年)至2025年(乙巳年)易发瘟疫的时间

《六元正纪大论篇》提示瘟疫易发时间规律的原文如下:“凡此太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凡此阳明司天之政,……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凡此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凡此太阴司天之政,……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凡此少阴司天之政,……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凡此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古无“瘟”字,“温”就是“瘟疫”的意思。根据以上原文,总结瘟疫易发时间如表1所示:

年份

易发瘟疫时段

疫情描述

太阳司天(辰戌年)

初之气(大寒——春分)

民乃厉,温病乃作

阳明司天(卯酉年)

二之气(春分——小满)

厉大至,民善暴死

终之气(小雪——大寒)

其病温

少阳司天(寅申年)

初之气(大寒——春分

温病乃起

太阴司天(丑未年)

二之气(春分——小满)

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少阴司天(子午年)

五之气(秋分——小雪)

其病温

厥阴司天(巳亥年)

终之气(小雪——大寒)

其病温厉

表1

根据以上所述,瘟疫的发生大多在上半年的初之气,大寒日,二之气,春分日,或下半年的五之气,秋分日,终之气,小雪日,而三之气、四之气等时间段一般不会发生大的瘟疫。
黄帝古都轩辕丘,在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镇境内,假设以黄帝建都所在地所判定的时间为准,即新密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是减0小时26分36秒来计算,根据表1推测2015年(乙未年)至2025年(乙巳年)年易发瘟疫的时间如表2所示:

年份

易发瘟疫时段

换算为北京时间

疫情描述

2015年(乙未年)

二之气(春分日酉正时——小满日未正时)

2015年3月21日18:26:36—5月21日14:26:36

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2016年(丙申年)

初之气(乙未年大寒日寅初时——本年春分日子初时)

2016年1月20日3:26:36—3月19日23:26:36

温病乃起

2017年(丁酉年)

二之气(春分日卯正时——小满日丑正时)

2017年3月20日06:26:36—5月21日02:26:36

厉大至,民善暴死

终之气(小雪日酉正时——大寒日未正时)

2017年11月22日18:26:36—2018年1月20日14:26:36

其病温

2018年(戊戌年)

初之气(丁酉年大寒日申初时——本年春分日午初时)

2018年1月20日15:26:36—3月21日11:26:36

民乃厉,温病乃作

2019年(己亥年)

终之气(小雪日卯正时——大寒日丑正时)

2019年11月22日06:26:36—2020年1月20日02:26:36

其病温厉

2020年(庚子年)

五之气(秋分日申初时——小雪日午初时)

2020年9月22日15:26:36—11月22日11:26:36

其病温

2021年(辛丑年)

二之气(春分日卯正时——小满日丑正时)

2021年3月20日06:26:36—5月21日02:26:36

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2022年(壬寅年)

初之气(辛丑年大寒日申初时——本年春分日午初时)

2022年1月20日15:26:36—3月20日11:26:36

温病乃起

2023年(癸卯年)

二之气(春分日酉正时——小满日未正时)

2023年3月21日18:26:36—5月21日14:26:36

厉大至,民善暴死

终之气(小雪日卯正时——大寒日丑正时)

2023年11月22日06:26:36—2024年1月20日02:26:36

其病温

2024年(甲辰年)

初之气(癸卯年大寒日寅初时——本年春分日子初时)

2024年1月20日03:26:36—3月19日23:26:36

民乃厉,温病乃作

2025年(乙巳年)

终之气(小雪日酉正时——大寒日未正时)

2025年11月22日18:26:36—2026年1月20日14:26:36

其病温厉

表2

4、2015年(乙未年)至2025年(乙巳年)易发瘟疫的地点

根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示易发瘟疫的地点,并结合张剑光《三千年疫情》、《人类抗疫全记录》,戴传昌等《人类疫情报告完全手册》,邱国珍《三千年天灾》,中国中医科学院主编的《中国疫病史鉴》等书,推测2015年(乙未年)至2025年(乙巳年)易发瘟疫的地点如表3所示:

年份

地点

2015年(乙未年)

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

2016年(丙申年)

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2017年(丁酉年)

河北、河南、湖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

2018年(戊戌年)

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

2019年(己亥年)

安徽、浙江、河北、山东、广东

2020年(庚子年)

江苏、浙江、江西、河北、甘肃、贵州、广东

2021年(辛丑年)

江西、安徽、福建、上海、江苏、河北、陕西、甘肃

2022年(壬寅年)

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北京、湖北、湖南、广东、河北、黑龙江

2023年(癸卯年)

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广东、广西、湖北

2024年(甲辰年)

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广东

2025年(乙巳年)

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

表3

5、2015年(乙未年)至2025年(乙巳年)易发瘟疫的特点与防治原则

根据《至真要大论篇》,推测2015年至2025年易发瘟疫的特点与防治原则如表4所示:

时间

三阴三阳

六气

相应脏腑

所胜脏腑

发病特点

防治原则

2015年3月21日18:26:36—5月21日14:26:36

太阴

湿

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附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湿淫所胜,

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2016年1月20日3:26:36—3月19日23:26:36

少阳

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

2017年3月20日06:26:36—5月21日02:26:36

阳明

肺胃

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泻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痛,目眜眦,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2017年11月22日18:26:36—2018年1月20日14:26:36

少阴

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2018年1月20日15:26:36—3月21日11:26:36

太阳

膀胱肾

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2019年11月22日06:26:36—2020年1月20日02:26:36

少阳

肺大肠

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2020年9月22日15:26:36—11月22日11:26:36

阳明

肺胃

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大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苦辛,以苦下之。

2021年3月20日06:26:36—5月21日02:26:36

太阴

湿

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附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湿淫所胜,

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2022年1月20日15:26:36—3月20日11:26:36

少阳

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

2023年3月21日18:26:36—5月21日14:26:36

阳明

肺胃

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泻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痛,目眜眦,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2023年11月22日06:26:36—2024年1月20日02:26:36

少阴

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2024年1月20日03:26:36—3月19日23:26:36

太阳

膀胱肾

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2025年11月22日18:26:36—2026年1月20日14:26:36

少阳

肺大肠

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表4

本文来源于网络,各预测数据仅供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