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绍功,治闭经,补中益气汤加减;归脾汤止汗,苔腻的,绝对不能用归脾汤

(2022-09-26 05:53:51)
标签:

中医



《沈绍功验案精选》

(三)闭经
案脾气虚弱,血海不充
徐某,女,16岁,2003年8月15日初诊(立秋)。
病史:月经稀发,2~6月一行,经行多汗已2年。刻下症见:月经停闭近7个月(未次月经1月30日),经常腹泻,倦息乏力,气短胸闷,小腹坠痛。
检查:舌淡白,苔薄白,脉缓弱。形体肥胖,血压90/60mmHg。
辨证:本案患者年少,学习任务繁重,性格内向,久思伤脾而致脾气不足,脾主运化升清,脾气不足,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故腹泻、体胖、小腹坠痛;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不能化生气血,血海不充,而致月经量少甚或闭经;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见倦怠乏力;中气不足,则气短胸闷;气不摄津,故经行汗出;舌淡苔白,脉缓弱,系脾气虚弱之征。其病位在脾。证属脾气不足,气血双亏。
诊断:闭经。脾气虚弱,血海不充证;原发性闭经。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通经。宗《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
生芪15g,当归10g,党参10g,炒白术10g,升麻5g,柴胡5g,木香10g,煨葛根10g,蛇床子10g,菟丝子10g,石菖蒲10g,郁金10g,鸡血藤10g,伸筋草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15剂后,8月31日月经来潮,量少,3日干净,腹泻已止。为防再度闭经,嘱上方每晚服1煎,共服2个月经周期,月事以时下,血量增加,5日而净,乏力缓解,精神好转。嘱服杞菊地黄胶囊善后,增加活动量,不食甜品,少进主食,以便减肥。
按语:脾虚能致经闭,首先记载于汉代《金匮要略》:“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故治以健脾益气、养血通经,投补中益气汤加减。生芪、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增强补气之力;升麻、柴胡开窍升提;木香、煨葛根升清降浊止泻:蛇床子、菟丝子、生杜仲、桑寄生益火生士;石言蒲、郁金调节神经,调整内分泌,鸡血藤、伸筋草治疗小腹坠胀。脾健血充而月经自行。
肥胖之体,多痰多湿。本案患者形体肥胖,月经停闭,看似痰湿阻滞之证,然其经常气短乏力,腹泻便溏,经行汗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细,实为脾气虚弱,运化无权,血海不充,无血可下之故,因而不从痰浊论治。证、法、药对应,故7个月闭经服15剂药便经行而除。


沈绍功说

归脾汤止汗

“归脾汤”出自宋《济生方》,益气养血,成为心脾两虚证的效方。方中健脾补气用四君子、生芪、姜枣,养血宁心用当归、炒枣仁、远志、龙眼肉,补而不滞用木香。 
临床自汗和低热,虚证居多,常见气血不足证者可投归脾汤。健脾用丹参、炒白术、云苓、生芪,宁心用当归、炒枣仁,补而不滞用木香。自汗不止可选加浮小麦、生牡蛎;低热不退可选加青蒿、银柴胡、地骨皮;心悸明显可选加柏子仁、琥珀粉;失眠严重可选加夜交藤、川芎、知母;贫血肌衄可选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鸡血藤、石苇;月经不调可选加香附、柴胡、鸡血藤、伸筋草、益母草;宫血不止可选加赤石脂、乌梅炭、艾炭、生牡蛎、生栀子。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12味

浮小麦、生牡蛎、鸡血藤、益母草


归脾汤,用归脾汤并不是补气养血,而治他的自汗。昨天讲了,更年期综合症呀,讲了好多的办法,其中归脾汤也是一个办法。健脾有参、术、苓、芪,宁心用当归和炒枣仁;补而不滞它加了木香;自汗加了浮小麦和生牡蛎;低热加青蒿、银柴胡和地骨皮;心悸加柏子仁、琥珀粉;失眠加夜交藤、川芎和知母;贫血的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鸡血藤和石苇;调经的加香附、柴胡、鸡血藤、伸筋草和益母草。这个好多的中医拿归脾汤治疗神经衰弱的主方,神经衰弱都喜欢用归脾汤,这绝对有效,但别疏忽了舌苔。你们跟我抄方都知道,门诊一看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心慌,气短,不想吃饭,一派虚证。一号脉,沉细,很想到归脾汤主治。你忘了舌苔,一看苔腻的,你绝对不能用归脾汤。好多病人吃过归脾汤,越吃越坏,反过来找我了。为什么?就是临床医生疏忽了舌苔,舍证从舌呀!是个虚证,也是个虚脉,但苔腻,苔能一锤定音呀!说明他不是气血的问题,是痰瘀。你改成温胆汤疗效马上就提高了,舌苔退了以后,还是虚症,再吃归脾汤,效果就非常好,舌苔相当重要。再举个例子:中风的恢复期或者后遗症期,喜欢用什么?补阳还五汤。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重用补气药,黄芪用到30-60g,加上活血药,补气活血。苔腻的中风你试试看,绝对没有效,增加苔腻,大便还干。怎么办?先别忙,不用补阳还五汤,就用温胆汤,导痰汤化舌苔,苔化了,再倒过来吃补阳还五汤,就有效了。所以中医讲,舌苔是相当相当重要,绝对不要疏忽,退一万步来讲,你不号脉,当然中医不好脉没有标记,现在有好多中医也不号脉了,抽着烟和病人聊天,不号脉,问他你想开什么药?只要医保,哪个药贵开哪个药,你也拿好药,我也提成,这败坏中医呀!但是你一定看舌苔就定方子了。很简单,中医药复杂就复杂,不神秘。苔腻的痰瘀同治,温胆6个药;苔薄的,调肾阴阳,杞菊地黄6个药,大致方向没错,会有一定疗效,所以舌苔是相当关键。虚实之间,症状是次要的,脉是次要的,舌苔是主要的,反复给你讲了,很重要舌苔。


补益心脾法。用于心脾两虚。这个就好弄了,辩证有基础好的,一个就心气虚,一个就脾气虚,脾统血,也就是气血两虚。这个好办呀,气虚的症状加血虚的症状,这个就成了心脾两虚了,所以辩证一定要打好基础。当然它用的方子就是归脾汤。

归脾汤的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12味


归脾汤里面的主药:补气的主药就是黄芪,养血的主药就是当归。它里面一定要加炒枣仁和鸡血藤。炒枣仁既能安神又能养心,因为心脾两虚,心藏血,所以炒枣仁既能养心又能安神。炒枣仁要用就用30g,量要大。第二个就鸡血藤,为什么加鸡血藤?鸡血藤是和血养血,就是心脾两虚这是个好药。这是在临床上很多见,尤其是神精衰弱,首先就想到归脾汤,都用归脾汤。但我要提醒你,一定要看舌苔。昨天我讲了,舌苔腻的用了归脾汤就更麻烦。它可有气虚的症状,也有血虚的症状,唯一的出现舌苔腻,你就不能用归脾汤,一用就重,一定要先用温胆汤,舌苔退了,就换成归脾汤,会有效。就像脑血栓的病人一样,像这位老先生,都想到补阳还五汤,这是有效的方子呀,但是疏忽了舌苔,一看舌苔是腻的,用补阳还五不行了,首先用温胆汤,这个很关键。



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远志,龙眼肉,炒酸枣仁,以上药物各一钱(现在称为3克),人参2钱(6克),木香5分(1.5g)炙甘草3分(1克)。然后在里面加上生姜和大枣同煮。能够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要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其次是治疗脾不统血引起来的便血,尿血,月经提前,量多色淡。

归脾汤标准配方各是多少克

配方一:人参3克、黄芪炙15克、白术炒9克、茯苓9克、当归9克、枣仁炒9克、桂圆肉9克、远志6克、木香3克、甘草炙4.5克、生姜2片、大枣3枚

方剂出处:济生方

配方二: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克,甘草(炙)7.5克

方剂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配方三: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炙)、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

方剂出处:《正体类要》卷下

配方四: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芪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方剂出处:《济生》卷四


归脾汤,配方五:人参3钱,茯神3钱,炒枣仁5钱,远志1钱,麦冬3钱,山药3钱,当归3钱,广木香(末)3分,黄芪2钱,甘草3分。10味。

方剂出处:《辨证录》卷六



《正体类要》归脾汤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炙)、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各一钱(各3克),木香五分(1.5克) ,炙甘草三分(1克),人参一钱(3克)。10味
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本方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冠心病等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又用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脑外伤后遗症、头痛、脱发、特发性水肿、心脏病、月经不调等病症。 出血属阴虚血热者,应慎用。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兼加姜枣益心脾。《正体类要》卷下。


《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
白术 、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 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 ,人参 木香(不见火)各15克 、甘草(炙)7.5克。8味。

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重订严氏济生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