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染病专家缪晓辉隔屏喊话……

标签:
医学 |
缪晓辉喊话刷屏,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为何民间有争议?
近日,中国传染病专家缪晓辉的朋友圈截图在社交媒体上一度刷屏。图中廖晓辉喊话吴尊友和梁万年,他认为实现新冠奥密克戎清零不现实。即使奥密克戎走了,"youcron 或 niancron 还会再来,请不要继续误导了。"
来源:缪晓辉朋友圈截图
4 月 10 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动态清零 " 是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方针。多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证明," 动态清零 " 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也是中国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选择。但是," 动态清零 " 并不是追求完全的 " 零感染 "。" 动态清零 " 的精髓是快速、精准。
此前,4 月 8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人民日报头版:" 动态清零 " 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的文章,坚持 " 动态清零 " 总方针,是 " 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 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
而在 4 月 8 日上海举行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奥密克戎不是 " 大号流感 "," 动态清零 " 不能放松。梁万年在 10 日的采访中也再次指出了奥密克戎不是 " 大号流感 " 的概念。
新一轮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吉林、上海等多地纷纷 " 沦陷 "。其中上海也是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最重的城市,据上海市卫建委,截至 2022 年 4 月 13 日 24 时,上海市累计本土确诊 12476 例。针对此轮疫情,官方的态度明确为坚持 " 动态清零 " 不动摇。
但不容忽视的是,为什么民间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什么时候抗疫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 " 清零 " 和 " 共存 " 呢?" 清零 " 也好," 共存 " 也罢,目的都是要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好好生活。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少数基层组织及人员层层加码、一刀切的做法,确实给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甚至屡屡发生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悲剧。知乎网友 " 后巷的猫 " 就分析称," 动态清零 " 政策没有问题,但是最近各地防疫政策的 " 层层加码 " 确实也给民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困扰,这种时候便出现了质疑的声音。
早在 2021 年 12 月 4 日," 人民资讯 "(认证为 " 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曾转发 " 海拔新观察 " 的文章,其中表示,2021 年 11 月 30 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面旅行禁令无法阻止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国际传播,只会给人民生活和生计造成沉重负担,进而对全球抗疫努力产生不利影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表示,一些国家正在采取没有基于证据或本身无效的生硬措施来应对新冠疫情,这种做法只会加剧不平等。各国应按照《国际卫生条例》,采取合理、适度的降低风险措施。
由此可见,即便 " 动态清零 " 总方针不可动摇,但为了避免上海一再发生的悲剧重演,我们的相关防疫政策也应该在实践当中不断修正,用更为科学、更为精准的方式进行防疫,这才是社会能够普遍接受的。换言之,所有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修正、改变、进化,只有这样才是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否则,任由基层层层加码,那么," 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 就是一句空话。
来源:胡锡进微博截图
无独有偶,《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表示," 中国抗疫必须是一体化的,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支持动态清零,这个事实需要得到尊重。今天的上海除了为清零而奋斗,别无选择。现实的是,就如何避免一个又一个次生损失和问题,面对奥密克戎如此难防的新特性我们该如何调整动态清零的方法策略开展探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