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呼噜,打鼾,鼾声如雷,打呼噜声音响,容易憋醒,脾肾阳虚,痰阻气道,化痰浊、温脾肾

(2022-08-28 17:46:30)
标签:

中医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经方全书》、《临床仲景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读医随笔》、《灵枢·刺节真邪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看到这篇文字的标题,你可能有些不明白——张仲景的经方里面,还有“治打呼噜响”的吗?打呼噜声音大,还算是病吗?

   别着急,来看下面这个医案。

案例1/ 脾肾阳虚,痰阻气道

男子,年59岁,形体肥胖,睡觉打呼噜特别响,已经十多年了。他打呼噜响到什么程度呢?他睡一宿,楼上的邻居听呼噜听了一宿,根本睡不着。

   但后来,问题就不只是声音大了。他开始时不时被呼噜憋住,不能呼吸,甚至自己被呼噜憋醒。到了第二天,他就头晕、乏力、记性不好,好像是这一宿觉白睡了。

   怎么办啊?到医院耳鼻喉科做了一次检测,发现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后来,此患投中医治疗。

   医师这么一看,发现脉沉细,舌苔白,舌质暗淡,舌下静脉迂曲明显可见,就问他,除了上述这些还有没有其他感受,比如怕冷什么的。此患立刻说,自己的确怕冷,最近这几年手脚也不热,大便也不成形好多年,食欲还算可以。

   医师寻思片刻,开了一张方:茯苓30克,桂枝20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熟附子(先煎)30克,干姜30克,瓜蒌皮3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泽兰15克。另外准备薤白50克,白酒浸泡0.5小时,加水1500毫升,纳其他药材一起煎1.5小时,取2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一剂。

   患者也略通医术,觉得药量太大了吧?医师说,你的问题,用药不重难以缓解。

   结果呢?患者药用7剂,睡觉憋醒次数明显减少,白天精力好转,只是感觉乏力。医师遵原方加入黄芪和党参,这一下,他打呼噜憋醒的现象消失,呼噜的声音也明显变小了,白天身体状态好很多。

   这怎么回事儿?我告诉你,患者的问题在于脾肾阳虚,痰阻气道

   这个患者白天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乏力,便溏,舌苔白腻,脉细,这明显就是脾肾阳虚了。脾主运化,肾主行水,脾肾阳虚则津液内停,化为痰湿。肺为储痰之器。痰湿上蕴于肺。气道咽喉为肺之所系,痰气交阻于咽喉气道,所以打呼噜。若把气道堵塞了,患者就呼吸暂停了。

   同时,痰湿蕴于肺,那么肺形成宗气的能力就不够了。宗气,一方面助心血的运行 ,一方面影响人肢体运动、视听之能、头脑分辨等方面。所以长此以往,患者就容易血行无力,导致淤血,让舌发黯,舌底静脉迂回曲张,同时还乏力、头晕、记忆力下降。

   所以,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化痰浊、温脾肾

   读者朋友,你仔细看,医案里的方子,前四味药就是张仲景专门用来温化痰饮的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原方配伍是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其中,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除湿,桂枝行阳化湿,炙甘草和中健脾,这是基本方义。这也是整套治疗方案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配干姜、附子温脾肾之阳,陈皮、半夏、瓜蒌除湿行痰,丹参、川芎、泽兰活血化瘀。

   医案中的方药,各位普通读者莫要照搬。它的用量是很大的,属于猛剂治顽疾。但是如果您的确也有打呼噜声音响,容易憋醒的问题,不妨对照我文中述说的症候,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属于脾虚失健,痰湿内阻于肺所致。如果是这样,苓桂术甘汤的方子,就可能适合您。日常调养而言,我建议您准备茯苓、白术各9克,研成粗末泡沸水代茶饮,外加艾灸命门穴、足三里。这就取医案中温脾肾,除痰湿的意图来调养,是可以见到效果的。


案例2/  脾肾阳虚,水湿内积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患者,年35岁。什么毛病呢?睡觉打呼噜!

她这个呼噜,特别响,而且是半天才打出来一个,其余时候上不来气儿。等憋的时间太长了,她会忽然惊醒。醒了以后就发现,自己的舌头胀满口腔。

当然,这人的身体比较肥胖。

她怎么会这样呢?据说,此人从前爱吃猪心。所以就有人猜测,她可能是“着了魔”了。

后来,这个人前去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形体肥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舌质淡白,脉弦,眼睑浮肿,同时面色不好,经常感觉头晕心悸、四肢不温,还有点怕冷。

去看中医的时候,这个人基本上已经不敢躺着睡觉了,只能坐着眯着眼睛休息。否则,很容易就“睡过去”了。

医师看到这些,摇摇头,写了一个配伍——

泽泻30克,炒白术、茯苓、猪苓、桂枝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药用3剂,患者的舌头明显变小,睡觉的时候没有窒息和憋气之感,打呼噜缓解很多。

这是怎么回事啊?说起来很简单。

其实,这个女性患者的问题,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积。你看这个人,平时四肢不温,畏寒怕冷,这就说阳气不足啊。阳气,是人体运化水湿的动力。阳气虚,则水湿内停,于是形体肥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眼睑浮肿。头晕心悸,那是痰饮之邪上犯的表现。

这样的人,说实在的,很容易打呼噜,甚至发展成睡眠呼吸暂停。因为痰湿凝结于气道,痰湿导致舌体胖大又压迫于咽喉。这个状态时间一长,患者睡眠时的呼吸当成了大问题。

这个时候怎么办?把水湿化去。就这么简单。

医案里的配伍,其实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载的“五苓散”的配伍。五苓散原方,就是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6克。它是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配伍。简单来说,就是泽泻、猪苓、茯苓利水,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气,使得痰湿作为阴邪,在桂枝的温化之下消散。

我之所以写这个,是有现实原因的。据我的观察,目前有大量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形体肥胖,舌体巨大,甚至是舌头胀满口腔,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舌质淡嫩。同时呢,别看这个人胖,但是多气短、乏力、倦怠、微寒、怕冷、容易出汗、容易感冒。这就要考虑是不是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这个时候怎么办?利水湿,恰如前文所述。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利水湿。适当时候,也要健脾扶正。像黄芪、党参、陈皮之类,适时也要做适当加减。

总之,我们得认识到,痰湿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打呼噜特别响,而且容易憋气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文我所提到的配伍,您用作参考就好。如果想尝试,必须经专业人士的当面辩证、指导。与此同时,为了防微杜渐,我希望本文的读者朋友,在夏天少碰一些寒性的、凉性的饮料。因为若饮食不注意,那夏季就是体内增长寒湿的季节。天天喝凉啤酒、凉饮料的,对此要特别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