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传记,马丘波及其他肇事病毒
(2022-07-24 06:52:14)
标签:
医学 |
[一个叫Bb的小小病菌的前世今生]
细菌的传记
[美]阿诺·卡伦/著
曹卫国、王建华、张小燕/译
Machupo and Other Disturbances
第二十二章
马丘波及其他肇事病毒
布氏疏螺旋体不过是目前知道的由鹿蜱传播给人类的三种细菌之一,它只是数十种随着人们生活和环境的改变而导致流行病的细菌之一。除了布氏疏螺旋体以外,还有几种典型的细菌可能导致流行病的盛行。马丘波和胡宁病毒就是两种典型的、引人入胜的细菌。这两种病毒呈圆形,体形微小,中心为核糖核酸核,外部有突起,形状与布氏疏螺旋体截然不同。此外,它们的栖息地和传播方式也与布氏疏螺旋体不尽相同。譬如,马丘波病毒产生于玻利维亚东部低地,由老鼠直接传播给人。但是,与布氏疏螺旋体一样,只有当人在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擅自闯进这种病毒的古老生态网时,它才会攻击人。
与菜姆病一样,玻利维亚出血热是生物学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的。
它在圣华金镇的爆发造成了致命的后果,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犬吃猫,猫吃老鼠,老鼠“吃人”。
马丘波病毒原来生活在玻利维亚的贝宁省,这里属平原地带,气候炎热干燥,平原上点缀着零星的森林。直到50年前,贝宁仍与过去美国西部的一些地区有相似之处,这里多扬尘,人烟稀少,牧民骑马放牛。菜牛被装运上船,沿亚马孙河顺流而下,供出口,进口粮食乘船逆流而上,成为牧民的口粮。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归巴西一家大公司所有,直到1952年爆发社会革命,土地被分配给玻利维亚本地人。这使牧牛经济宣告结束,进口粮食也随之消失,当地人为求生存,开始改种粮食。他们当然不会耕种干燥的、经过滤除的草地,而是林地中肥沃的土壤。原以为这种自给自足的农业方式会带来自由和富足,结果却带来了疾病和死亡。
这里的生态网比任何人平常所知的要复杂得多。在贝宁的林地与平原的边缘区,生活着一种叫做胼胝暮鼠的老鼠。由于突然被新辟的农场和菜园包围,这种小小的食腐动物开始兴盛起来,并且与许多其他野生的啮齿类动物一样,当食物充足时,它的繁殖数量更大。这种老鼠的种群迅速庞大起来。凡是它出没的地方都留下斑斑尿迹,释放一种使人感染出血热的病毒。到1960年,贝宁人开始爆发一种导致内出血和休克的神秘传染病,1/6人口死于非命。
1962年,一场凶猛的流行病在圣华金镇爆发。后来,科学家们指出,这种疾病是由于在这一地区喷洒滴滴涕(DDT)以避免蚊子滋生疾病而引起的这种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后,又浓缩在以昆虫为食的小蜥蜴体内。后来又通过食物链进人城里以蜥蜴为食的猫的体内。
杀虫剂在猫的肝脏内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猫死亡。猫是胼胝暮鼠的惟一天敌。没有了猫,老鼠就像疯了一样繁殖,圣华金镇到处都是老鼠撒下的含病毒的尿迹。这样,DDT导致昆虫中毒,蜥蜴吃昆虫,猫吃蜥蜴后中毒死亡,老鼠死里逃生后把病毒传播给人。圣华金城里里外外布满成千上万个捕鼠器后,流行病开始减弱。
到60年代中期,科学家已经发现玻利维亚出血热的起因和传播途径,并称其传播媒介为马丘波病毒。时至今日,卫生工作人员仍骑着马在贝宁省的一些城镇和农场巡查,他们捕捉老鼠,检查鼠体内是否出现脾扩大,因为脾扩大是存在马丘波病毒的征兆。如果老鼠受感染,捕鼠运动就会展开。因此,玻利维亚出血热现在已经不多见,但这种病毒仍然潜伏在周围的环境中,灭鼠稍一松懈,就会随时爆发。
圣华金镇爆发的流行病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表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干扰,都可能影响生态系统,就像躺在一张拥挤的床上,只要一侧身,都会迫使其他人挪动身体,甚至可能把人挤下床。
大约在同一时期,因受相关病毒和相关老鼠的感染,阿根廷也爆发过类似的疾病。阿根廷之所以爆发出血热,是因为此前廉价的除草剂有可能毁掉了潘帕斯草原上浓密的天然牧草,从而为经济作物的生长腾出了空地。当作为高草本的玉米在里约热内卢东部生长时,谁也没有想到,它竟然会促进作为下层植物的草在没有阳光直照的情况下茁壮生长。没有人知道这些草籽是当地壮暮鼠的主要食物。壮暮鼠迅速从为数不多的食腐动物一跃而成为这一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壮暮鼠的尿液中含有马丘波病毒的近亲胡宁病毒,它同样也是以浮质的形式传播给人的。出血热在农场工人中爆发,造成1/10人死亡。自从首次出现出血热以来,阿根廷采取灭除啮齿动物的措施,出血热肆虐横行的局面得到了控制,但仍有发生,并且范围正在扩大。
与马丘波和胡宁病毒一样,尼日利亚的拉萨热病毒也是直接从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的,但更加致命。同样,其他许多病毒也直接从野生或驯养动物传播给人,例如,流感病毒每年在亚洲的猪、鸭身上突变成几种新的形式。艾滋病病毒是另一个例子。它最早很可能是从猴子传播给人的,因为随着非洲人口的增多,丛林变成了农田,猴子的栖息地受到了挤占。但是,布氏硫螺旋体是众多需要蚊子和蜱等节肢动物作为载体的新的人类病原体之一。到目前为止,蜱导致的一些新的疾病一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出血热、印度西南部的夸赛纳森林病以及非洲和近东地区的克里米亚一---刚果热一---仍被控制在发生地,这对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来说是件幸事。与落基山斑疹热和莱姆病一样,它们都是在人类耕种、打猎及其他活动过程中接触到受感染的蜱后发生的。虽然布氏疏螺旋体和莱姆病在某些方面存在独特的地方,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传染方式:发源于被搅乱的环境。
莱姆病并不是鹿蜱传播给人的惟一传染病,巴贝虫病是鹿蜱传染的另一种疾病,也是最早发现的蜱导致的疾病。巴贝虫属原生动物,与导致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相似;与疟原虫一样,巴贝虫攻击的是红血球,损害肝、肾和脑。1893年,正当得克萨斯热在世界各地的牛群当中肆虐流行时,西奥巴尔德·史密斯和F,L,基尔伯恩证明了引发这场瘟疫的是硬蜱传播的巴贝虫一一这是一项惊世骇俗的发现,因为此前没有人曾想到,细菌能在蜱和哺乳动物之间来回穿梭并存活下来。史密斯和基尔伯恩采用一种成本虽低、但效果明显的牲畜浴用药液,剑造了通过灭蜱控制传染病的先例。
巴贝虫似乎完全是兽医上的问题,直到1957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的一名男子因受分歧巴贝虫感染而患病为止,分歧巴贝虫是蜱产下的吸附在牛身上的寄生虫。这似乎是医学上的一件怪事。这种细菌没有传染给人的历史,而该患者患病前因脾切除免疫系统已经变弱。
然而,此类病例在欧洲的出现却越来越多,1969年,在马萨诸塞附近的楠塔基特岛,免疫系统正常的人当中也开始出现人类巴贝虫病。在新英格兰,导致这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通常传染给老鼠的果氏巴贝虫。
后来的研究表明,巴贝虫在楠塔基特演变成人类病原体,与后来布氏疏螺旋体在莱姆镇的演变几乎完全相同,两者都是通过同一种蜱传染的。
与莱姆镇一样,楠塔基特的地貌经过数次变迁。最早到达的欧洲人发现这里有森林和鹿,也可能发现过鹿蝉。他们捕杀鹿直到鹿灭绝,并砍掉树林兴建牧场。到18世纪,楠塔基特的大部分土地成了羊啃吃的草地,蜱无处藏身。一个世纪后,楠塔基特岛再次发生了变化。
种植的松树成了防风林,过度放牧使养羊业出现衰退,牧场又变成了灌木林。在20世纪期间,旅游业和建造避暑别墅使这里成了一个群落交错区与半乡村住宅小区的混杂区,与滋养布氏疏螺旋体的混杂区完全相同。这样,这个岛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令蜱向往。对蜱导致传染病来说,惟一缺的就是鹿。
鹿的确再度出现了,但它不是自己出现的。第一头鹿是1922年偶然到达这个岛屿的。这一年,楠塔基特的一个渔民救下一头从大陆游出的疲惫不堪的雄鹿。也许是因为在这里避暑的富人想看到野生动物的踪影,人们从密歇根引进了30多头鹿。随后的几年间,鹿的数量增加到数百头,后又增加到上千头。随同进口鹿一同到来的鹿蜱,不久就挤占了当地一种名叫小鼠硬蜱的鼠蜱的霸主地位。这种鼠蜱很可能携带在啮齿动物间传播、但不会传染给人的巴贝虫。到70年代,小鼠硬蜱几乎已经绝迹,巴贝虫也转移到取代小鼠硬蜱的鹿蜱上,而鹿蜱是会咬人的。
如今,在楠塔基特和康涅狄格,许多鹿蜱都携带布氏疏螺旋体和果氏巴贝虫。人被鹿蜱咬伤后可能会受两者感染,形成一个让人恶心的脓包。人类巴贝虫病突然出现在欧洲、美国新英格兰和中西部以北地区,而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医学知识的进步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疾病,但是巴贝虫病与莱姆病一样,显然正处在扩散之中。尽管有关病例的报道不多见,但是受感染的真实人数肯定非常之大。巴贝虫病在健康的年轻人当中通常危害不大或无症状,但会导致老年人和免疫抑制者发热、疲劳和类似疟疾的发冷,持续时间长达数日乃至数月。许多有症状的病例仍可能被误诊。
一些携带布氏疏螺旋体和巴贝虫的蜱目前还携有埃里希氏体,即一种攻击白血球的立克次氏体细菌。它们引起的症状轻则身体不适和低烧,重则导致肺炎。与巴贝虫一样,人们最初以为埃里希氏体仅限于动物身上,而且过去很可能确实如此。1935年,人们在阿尔及利亚的狗身上,随后又在非洲和欧洲的其他家畜身上发现了恰菲埃里希氏体。后来又发现它同样会传染给人,导致“人类单细胞核埃里希氏病”(HME)。美国第一起病例1986年出现在阿肯色州,目前已经在30多个州发现数百起病例。同样,人们最初以为马埃里希氏体只会使马患病,但后来发现它会引起“人类粒细胞埃里希氏病”(HGE)。在美国,埃里希氏体由包括狗蜱和鹿蜱在内的数种蜱传播。埃里希氏病的早期阶段会出现诸如发烧、头痛和肌肉疼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因此有时可能与莱姆病混淆在一起。有些人可能只是被一种蜱咬伤,就同时得了这两种传染病。
显然,现今有关布氏疏螺旋体的一个最令人感兴趣的细节是与之相伴的群体。导致莱姆病、巴贝虫病和埃里希氏病的细菌如今共存于蜱和人之中。很明显,它们在蜱、人之间的共存越来越频繁,而且都是由于相同的原因才导致人类疾病的。我们已经为它们的宿主和载体创造更好、更安全的环境,同时慷慨地让自己受制于它们,拱手让出自己的躯体,给它们当宿主。从这些细菌的角度讲,我们对它们环境和自己生活的改变是一个天赐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