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蝉在地下隐居2-5年,出土后仅能存活数天,知了一生

(2022-07-17 19:13:30)
标签:

文化



浅谈:蝉的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有小伙伴我问:蝉一生在地下待4年,出来只能活七天,对此我有什么看法?


蝉的一生

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蝉的一生。对于蝉的一生,我只能说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生存的法则,而它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性,最起码证明在当下的环境中,这种生存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让种群不灭绝。其次,蝉的寿命并不是只有四年,不同的蝉寿命有着较大的区别,有的仅能活2-3年,有的甚至能活17年。而且蝉在出土后,并不是只能活七天,也是因蝉而异。

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听到蝉欢快的叫声了。许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蝉比较的吵人,尤其是在困倦的午后。其实,你有没有发现,近些年蝉声已经越来越小了,也越来越少了。至于减少的原因,与大多数野生动物减少一样,都是人为的。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吃金蝉的习惯,有的地方甚至连脱了壳的蝉也不放过,这造成了蝉数量的急剧下降。当然,除了人为因素外,蝉的成活率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蝉的繁殖

蝉是一种卵生动物,由于成虫后,蝉都是在树上活动的,它们平时靠吸食树的汁液存活。由于其成虫之后,存活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天),所以,它们成虫后,雄性金蝉就开始“一展歌喉”,用的就是腹部的鼓膜震动,目的则是吸引异性,赶紧繁殖,当然雌性是没有鼓膜的,因此,雌性金蝉不会叫。

受精后的雌性金蝉会立即产卵,而产卵的地点就是树枝。雌性蝉有着尖刺一样的产卵器,当受精后,它会用自己的产卵器将树枝上打上小孔,然后将卵排进去。由于一只蝉就可以排300-500枚卵,所以它需要在树枝上打上多个小孔。于是,卵生树枝死。

蝉卵在树枝内靠树枝的汁液保持相对的湿度和温度,一直会待到初秋。初秋,卵发育成为幼虫(体型非常的小),幼虫出孔,被风吹落地面,此时,幼虫会钻入土中。当然,如果干旱使地面非常结实,初生的幼虫是无法钻入地面的,这样就会造成幼虫的死亡。

钻入土中之后,幼虫开始靠植物根系的汁液发育,秋去冬来,天气转冷,此时的幼虫会钻入更深的土壤中躲避寒冬,而此时它们食物相对匮乏。到了开春,它们继续钻入浅层土壤中,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继续发育。

如此往复,在2-5年(一般情况下)的时间里,它们经过4次蜕皮,终于可以出土了。在夏季的雨后的傍晚,是蝉出土最集中的时间段。这样的好处,一个是从土里钻出来比较容易,一个是它们蜕皮需要湿润的环境。出土后的蝉本能的找到大树,开始爬,爬到离地面有段距离后,它们会有1-2个小时的蜕皮时间,从壳里出来后,蝉全身呈白色,较软,它们需要整个后半夜来吸食树干中的汁液让自己完全成虫。

因此,在蝉的一生中,它们无法左右很多不利于自己的因素,比如干旱、天敌(包括人)、食物等等,这就造成了蝉数量的减少。

那么,为什么蝉会在地下2-5年,出土后仅能存活数天呢?

在开始我们就说了,这是蝉的生存方式,而之所以选择这种生存方式,有几方面原因。

01 躲避天敌

蝉的天敌很多,比如鸟类、肉食性的昆虫(比如螳螂)以及人类等等。而对于自然天敌来说,蝉会飞并不能保证它们生存,而且它们没有什么攻击性。再加上,蝉一生需要经历5次蜕皮,而每一次蜕皮显然是自己最弱的时候。因此,它选择了把4次蜕皮放在了相对安全的地下。

02 环境所致

蝉的一生有2-5年,如果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地下而是在树上,虽然它们有源源不断的食物(树干中的汁液),但是,除了更容易暴露在天敌面前之外,四季的更替也是它们无法适应的。尤其是寒冷的冬天,蝉全身没有任何御寒的“工具”,所以,一旦在地面上存活时间太久,一个冬天就能让它们灭绝,更不用说等成虫后繁殖后代了。

总结

蝉的一生与其他生物的一生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繁衍后代,这一点无可厚非。相对来说,蝉比蚯蚓要好一些,比较蝉在地下再久也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而蚯蚓如果重见天日,那就离死期不远了(晒死)。而短短的几天,够蝉繁殖后代,这就足够了,毕竟地下才是它们的家。




农历大暑节气过后开始有蝉的出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释义:大暑时节,在六月15左右。
蝉从6月末也就是大暑时节,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
每年的6~7月会从蛹变成成虫然后在短短的数日内产卵,从卵开始,到若虫在地底生活的过程,一直到最后一次脱壳变成成虫,在树上大鸣大放,这段时间通常有一到两年。其中在蝉类里它们的幼虫又称为“若虫”。

扩展资料:
蝉主要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除每年仲夏出现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之外还有周期蝉。最著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又称质数蝉,由于生命周期是质数,所以不会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
蝉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周期蝉隔一定时间在一定地区大发生一次,届时数十到数百只黑褐色的蝉幼虫一起从土里钻出羽化,十分壮观。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可是它们一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蝉的幼虫在地下一般要生活2~3年,长的要生活5~6年。现在,已经知道寿命最长的是美洲的13年蝉和17年蝉,它们每隔13年或17年才孵化一次。度过了漫长的地下生活以后,蝉的幼虫才从地下钻出来,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个圆圆的小洞。它们刚刚从地下钻出来时还没有翅膀,艰难地爬上草丛或树梢,脱掉浅黄色的蝉衣后,才变成了有翅膀的蝉。过了一些日子,雄蝉开始唱歌了,这是雄蝉在向雌蝉求爱,这“知了、知了”的声音,对雌蝉来说,是美妙的爱情歌曲。它们很快结婚了,雌蝉在树枝的嫩皮下产卵,几个星期以后,雄蝉和雌蝉完成了种族延续的任务,就无声无息地死去了。生命进行曲还在继续。不久,新的一代诞生了。幼虫从树上落到地面,又钻进土里,再度过起“隐居”的生活。


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进入夏天,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他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通常幼虫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甚至还会有17年。

6月末的时候,幼虫成熟,爬到地面,脱去自己金灿灿的外骨骼,羽化为我们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寿命的蝉,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白露节气偶有蝉鸣,蝉鸣声稀,但天气越冷越到深秋往后,蝉就不再叫了。蝉鸣在盛夏的时候叫的最响,入秋之后就会慢慢没有声了。立秋时虽然意味着秋天到来,但这个时候暑气还没有消散,所以依旧还是能听到蝉鸣的,立秋节气第三候就是寒蝉鸣。处暑、白露节气后,三伏天已经过了,而且天气开始降温转凉,这时蝉鸣渐渐没声了。到了秋分之后完全就听不到了蝉鸣了。



扩展资料: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雄蝉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蝉来跟他交配,雌蝉用它那根尖尖的产卵管,插近树中产卵,直到第二年幼虫才会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破土而出。

在漫长的生活中它们要经历很多次的脱壳,最后一次脱壳也是它成为成虫的时候,成为成虫时它会发出声音,而雄蝉发出的声音便是以每秒上百次的高频率,不断地震动著位於腹部的两片鼓状膜,来发出尖锐响亮的声音。这种声音有助於雌蝉确定适合交配的雄蝉的位置。

蝉的一生开始于受精卵。雌蝉在与雄蝉完成交尾后,会寻找一根在树上的树枝产卵(蝉比较偏爱枯枝或看起来像枯枝的树枝)。雌蝉会用产卵管在树枝上刺出一排规则的小洞,一共产下几百颗卵。产完卵后,雌蝉在几天内就会掉到地上死去,结束自己的一生。

产下的蝉卵会在秋季时孵化出幼蝉(在这之前还会经过天敌的侵扰,能孵出来的只有少数幸存者),幼蝉刚出来时很小,以致于蚂蚁都能对它形成致命的威胁。它沿着树干爬下或是直接掉在地上后,会找一块松软湿润的土地挖一个洞到地下。之后它会在地下生存很长一段时间(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靠吸食树根里的汁液为生,并不断长大。

等到某一个夏天,幼蝉觉得时机成熟时,它会挑一个天气好的夜晚爬到洞外,并就近找一个可攀爬物(大多数蝉会选择树,也有一些选择草的,还有极少数会爬墙)爬上去羽化。羽化的过程大约需要三十余分钟。羽化出来的蝉还要等几个小时直到身体变硬,然后就可以飞走了。

羽化后的成蝉在几个月的地上生活中又互相交配、产卵,不断繁殖着下一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