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讲镇肝熄风汤二病案,脑血栓和脑出血,中西医治法
(2022-07-15 06:18:02)
标签:
中医 |
镇肝熄风汤
上次讨论了镇肝熄风汤,有些注意的点,我们补充一下。中医的中风这个病,在现代医学来说,包括脑血管意外的多种病。其中尤其是脑血栓和脑出血,在现代医学治疗上,它是要在诊断上比较准确之后,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而在中风发生的时候,特别初起,往往在某些医疗设备条件差一点地区,一时往往现代医学难以区分,这是哪一类病?那就要观察,这样容易延误病情。用镇肝熄风汤,我个人体会,只要中医的病机属于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气血上逆,就应当及早使用。以免这个病人昏迷日久,就往往造成不可逆。
这类的临床病例教训也很多,当年我记得八十年代初,当时安排给我的老师当助手,我们学校的第一批的四大教授,彭履祥
教授,内科专家了,他本人就治了很多这类中风。也喜欢用镇肝熄风汤。他本人对自己的体质也比较了解,有一次他跟我和它另一个助哩,就讲到他今后可能会发生中风,发生中风,一定要及时用中药治疗。就你们来开方。不要西医去检查、诊断,两个同时进行,时机耽误。但由于他的地位,他后来有一次比较劳累,突然就在开会的时候中风了,中风以后,立刻组成了省里专家组,中西医联合诊治会诊,就无法确定,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西医的结论要观察,那由于当时我和他的儿子,现在也是我们学校教授了,因为当时的年资无,就不可能在医疗组给他用中医来治疗。这样就一直昏迷到半年后,在西南医院专家也来看他以后,说当初就不是脑出血,应该按照脑血栓,但是后来昏迷到一年以后去世了。这个病例给我的教训是,西医还没有诊断,中医的辨证清楚了,就应当及早的用镇肝熄风之类治疗。
彭履祥(1909~1982)男,原名彭庆年,中国农工党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四川省遂宁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祖父、叔父、舅父、岳父都是中医。是故从小受亲属影响,对济世活人的医学颇多爱好。1978年被授予我国第一批中医内科学教授职称。
彭履祥治学严谨,医理精深,善于治疗疑难杂症,尤其对中医痰饮学说和调气开郁理论有独特的简介。十分重视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钻研、发掘工作。擅长诊治内科杂病及疑难病症。特别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前人有关“郁证”之论述,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郁证学说”,提供了新的经验和认识。
这件事过去不久以后,正好接到电报,我母亲,本身也是西医,高年资的西医,七十多岁,中风了。我赶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昏迷八天,当时还成立医疗组,因为还是特殊对待了,她本身是民主党派,北京直属支部的,和方老师他们一个支部的。她也是比较有影响的专家。西医诊断还是昏迷八天了,脑出血,脑血栓,还没有下确切诊断,所以还是观察。我去了,因为我也学医,这样呢,医疗组跟我商量。我说你们检查诊断,你们照常进行。我用中医方法,先吃中药。用胃管,用中药。因为当时那个症状,从证候辨证比较明显。用镇肝熄风汤。结果我在北京,住了第二十二天的时候,这时候我回成都,我母亲已经拄着拐棍,可以到楼梯边送我了。但这时候病历上,仍然还没有确诊。所以我体会,在现代医学,还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就“有是证则用是方”。及早上。这样可以中西医互补。后来恢复以后,有一定的后遗症。但基本上,自己还能行动。一定程度上生活能自理。所以经过这个治疗,后来又活到八十多岁。十年左右。
这两个病例,都是我密切接触的人。一个比较。当然也有的病例,像我们学校函授大学,一个班的班长,他的母亲,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生中风,当时六十多岁,第一次发生中风以后,晚上十点发生的,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到,当然有西医,也在检察输液,虽然神智不清,这个诊断还不是很,其他症状不是很严重。及时用镇肝熄风汤为主。但以后用补阳还五汤。这些都用过。恢复之后,很少后遗症。后来,两年之后,又发生一次。那抓得比较快。也很快恢复了。这个病人,后来一直到前年,脑部肿瘤,已经八十几岁,又来请我们看过。说明后来将近中风,这二十年中,生活都还比较正常。所以镇肝熄风汤这个方,及时使用,在现代医学能否确诊情况,不能作为中医治疗的一个根据。而中医辨证如果确诊,那你可以使用相应方剂,能取得较好疗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