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录,起废神丹,起痿神汤,痿症久不效者,阳明火烧尽肾水也。大滋肺肾之水,而使阳明之火自消。
(2022-07-12 17:24:38)
标签:
中医 |
石室秘录,远治法
痿症久不效者,阳明火烧尽肾水也。然能不死长存者何。盖肾水虽涸,而肺金终得胃气以生之,肺金有气,必下生肾水,肾虽干枯,终有露气,夜润肾经,常有生机,故存而不死也。方用麦冬半斤,熟地一斤,元参七两,五味子一两。水二十碗,煎六碗。(〔批〕起废神丹。)早晨服三碗,下午服二碗,半夜服二碗,一连二日,必能坐起。后改用熟地八两,元参三两,麦冬四两,北五味三钱,山茱萸四钱,牛膝一两。水十碗,煎二碗。(〔批〕壮体丹。)早晨一碗。晚服一碗,十日即能行步,一月即平复如旧矣。盖大滋其肺肾之水,则阳明之火不消而自消矣。
痿症方亦不同。方用元参一两,熟地三两,麦冬四两,山茱萸一两,沙参三两,五味子五钱,水煎服。(〔批〕起痿神汤。)十日即可起床。予曾亲试之,神验。不知天师何故不传此方,而更传新方也。
想天道之薄而人身亦殊,用药更重也。
中医有个名词:痿症,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时间长了后,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多见。
痿症产生的原因虽然非常复杂,但治疗时一定要抓住“治痿者独取阳明”这一中心。这是由于痿症久不好,是阳明火烧尽肾水的原因。
阳明火,就算按字面意思理解:阳为太阳,明为明亮,也可知此火为烧得很旺盛的火。
当然专业一点的说法是: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包括了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阳气旺盛,邪入阳明最易化燥化热。这也是为什么被阳明火所困,就像靠近了火焰山,以大热、大汗、大烦、大渴、脉洪大为表现。
肾水是指所有的体内不容易流失的体液,如:骨髓、精液、胰岛素、荷尔蒙、关节润滑液等。
肾水被阳明火烧干,骨髓,关节润滑液等都被蒸腾掉,可见情况很严重。
所以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周期性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代谢性疾病、甲亢性疾病、强直性疾病等等这些痿证表现,均是人体在退一步海阔天空,议和。
不过反过来想一想,肾为先天之本,为啥肾水都被烧干了,人体还可退一步,再退一步,以痿症的方式求得生存呢?
原来,水生于金,故肺金为肾水之母。肾水虽干涸,但因肺这个母亲有脾土之气熏蒸,可以罩着肾,将吸入的清气,以及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之精微,向下布散给它。所以肾虽干枯,终还得一点养命的甘露润泽。
但若想痿症得治,只靠肺给一点好处,不能自给自足,时间长了终归会出更大问题。来自清朝名医陈士铎所撰《石室秘录》,“起废神丹”,正可大滋肺肾之水,泼灭胃和大肠之火,让病症得治,让感觉废了的身体站起来。
组成:
麦冬125g,熟地250g,元参210g,五味子30g
说到熟地,大家已经熟到可以心领神会的地步。它露脸儿实在太多,什么四物汤、地黄丸,都是主角。养阴血、填肾精的功效相当强,相当于是有能量的活水,补津液的能力极耀眼。
元参咸寒,润而多汁液,能滋阴降火解毒等。其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可辅助地黄多生肾水。
麦冬,清肺以制肝,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气血上下贯通,缓遍身疼痛,筋缩不伸等。同时,能入胃以养胃液,益胃生津、开胃进食。为肺提供能量。
五味子,上能收逆气而安肺生津,下能滋肾水,固精养髓,可保固元气,将人体需要的能量好好保管收藏,是个守财奴的角色。
《石室秘录》载,上药煎汁六碗。早晨服三碗,下午服二碗,半夜服二碗,一连二日,必能坐起。
以上药物起效后,可改用熟地210g,元参90g,麦冬120g,北五味9g,加山茱萸12g,牛膝30g。
是为壮体丹。能助人行步。
山茱萸是滋补的常用药。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方中,都有它的身影。《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和强身之药。
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又引药下行,是寒湿痿痹,四肢拘挛,尤其是治疗下肢病症的良药。
《石室秘录》载:以上药材,用水十碗,煎二碗。早晨一碗。晚服一碗,十日即能行步,一月即平复如旧。这是由于它们可大滋肺肾之水,而使阳明之火自消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