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桂枝汤,温中逐寒,解肌散邪。消化疾病: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肠胃痉挛,慢
(2022-07-01 14:21:38)
标签:
中医 |
【方药歌诀】
【学用导读】
【医案助读】
耿某,女,41岁。有胃痛20余年,在5年前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近因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脘冷痛,食凉加重,经常汗出,手足不温,大便时溏时干,舌暗略紫,苔薄白,脉弱。辨为脾胃寒积证,给予乌头桂枝汤加味:生川乌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黄芪15g,当归12g,川芎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第1次煎50分钟,第2煎20分钟,合并药液分3服。二诊:胃痛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胃痛因食凉加重辨为脾胃寒积证,再根据舌暗略紫辨为夹瘀。选用乌头桂枝汤温阳散寒,调补脾胃,加当归、川芎行气活血补血,黄芪益气补虚。方药相互为用,以温暖脾胃,散寒止痛。
再则,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虽非常重要,但为了有效预防复发,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既不能过量又不能饥饿;既要慎食辛辣又要忌食寒凉,这对预防慢性胃炎、胃溃疡复发具有现实意义。
【中医辨证】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乌头桂枝汤,以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脾胃寒积证相兼为基础方,以治疗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或呕吐,或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弱)、肌肉关节疼痛寒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风寒乘虚侵袭太阳营卫,营卫受邪而抗邪;脾胃虚弱,寒气内生,或寒从外侵,以此而演变为卫强营弱,脾胃虚寒的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寒疝腹痛,身疼痛,发热,恶寒,汗出,舌淡,脉弦紧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衷中参西】
1、消化疾病: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肠胃痉挛,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2、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等。
3、运动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中医治法】
【方药西用】
【处方用药】
随证加减用药:若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乌药,以温里散寒,行气止痛;若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以和胃降逆止呕;若头痛明显者,加白芷、蔓荆子,以祛风散寒止痛等。
【煎服方法】
上五味(桂枝汤),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方证研究】
方中乌头温中逐寒,温达阳气。桂枝散寒通经,解肌散寒,调和营卫。生姜降逆醒脾,和胃散寒。芍药益阴和营。甘草、大枣,益气和脾胃。蜜,既能解乌头毒性,又能增强乌头温中缓急止痛。
【使用禁忌】 太阳伤寒证与脘腹寒积证相兼,慎用本方。
随证加减用药:若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乌药,以温里散寒,行气止痛;若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以和胃降逆止呕;若头痛明显者,加白芷、蔓荆子,以祛风散寒止痛等。
【煎服方法】
上五味(桂枝汤),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方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