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讲黄帝内经,你吃一个抗生素在肝脏里面可能待了27年,还没排出来,中药很快就排掉了。
(2022-06-07 19:28:09)
标签:
中医 |
《黄帝内经》02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视频课程译文:
第一节 三阳三阴之离合
这个章节就是:“阴阳离合论”第六。这个“阴阳离合论”,到现在你看我们前六章了,还在讨论阴阳。黄帝问呢,“他听说了……”,其实听说,就是你说嘛,有的人跑来说“老师,我听说……”,你不要说了,就是你说了,那你不说,怎么会听说呢,对不对?
因为“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呢,也相应它。“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为什么这样子?
岐伯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就是阴阳,你区分的时候可以分分分,分得很细,无限量地分,没有一个范围的。但是,一个大原则,这个大原则就是“未出地者”,在地底下的通通是属于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比如说我们人体,你看这个人体好不好玩,所以中医不能研究,一研究,人就着迷了。
如果中间这个横膈我们把它当成地表,横膈之下就是地下,横膈之上就是地上,对不对?所以说肝脏在这边,脾脏在这边,肾脏这是在底下,好像两个种子埋在土底下,对不对?那水生木,然后这是土,水,水就生木,木就是长着很多根呐,筋呀,筋膜就出来了,然后筋伸进去就生个心脏,再循环出来。
如果是把这个横膈当成一个地的界限,这是阳,这是阴,一个界限,“未出地者,命曰阴处”。所以身上里面所有东西生长,会生长都是因为春天,春季的关系。“长因夏”,草长高因为夏天。“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就是因为有生、长、收、藏,所以我们在人体里面可以算到它的数,因为有生、长、收、藏,可以计算它的数。
那“三阴三阳之离合”呢?这里张仲景的《伤寒论》,他的章节“太阳篇”“少阳篇”“阳明篇”是从这章来的。岐伯说“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如果我们这样子看,人的正面是广明,后面是太冲,后面这两个的肾脏,在我们的背后面,肾脏的上面我们称为太阳,那太阳的经呢?针灸在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是不是至阴?
精气一直往上的,横膈以下都是地以下,所以阳经呢一样,从地下开始生,“起于至阴,结于命门”,所以我们称为“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到了胸前上来以后,再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就是脾。“太阴之前”,脾的前面,阳明,阳明就是胃。“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井穴是个厉兑,所以你们现在知道,你们学过针灸之后再看《黄帝内经》就很简单了,不然,什么厉兑?对不对?还以为是《易经》里面的兑卦,是吧?“名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厥阴肝经嘛,他的表是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你看三条阳经的井穴,通通在脚上面上来的,“名曰阴中之少阳”。所以”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这是阳的部分。“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如果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三个是互相中相辅相成的时候,就统称为一阳。那太阳管的是大门-开合;少阳管门栓-栓东西。所以阳明是主收阖。
延伸它的意义呢,怎么延伸?因为太阳是主开,开的话就是人身体里面跟自然界中间开的门户,太阳。那少阳是门枢,门枢就是门的枢纽了,讲的运输,所以人身体里面的阳气,营养在运行的时候,因为有少阳,它才有开合,能够运输。那阳明是主阖,阖就是说到此为止,收阖。
比如说,这三个字啊,你看,早上起来眼睛一打开,太阳开了嘛,眼睛就开了,开始刷牙漱口,开始动作,少阳。忙了一天,到晚上回家眼睛一闭起来,阖,对不对?对。你阳明有问题的时候不能睡觉啊,对不对?用这种想法来想,这一天很快,几句话讲完了,这是阳。那这三个要互相搭配地很好,这个把它统称为一阳,就一个动作而已。
再下一段呢,那黄帝说“我听听看,三阴是什么?”岐伯说:人呢,“外者是阳,内者是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横膈以下这就讲横膈,横膈膜以下我们称为太阴,太阴穴,太阴就是脾经,“太阴根起于隐白”,这是“阴中之阴”。
太阴再后面一条,少阴,足少阴是肾经,起于涌泉,肾经呢,是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肝经的井穴,大敦穴,大敦肝经是“阴之绝阳”,阴里面阳到了极限的地方,“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这就是三阴的离合,三阴之间是互相分开来又合在一起,三条不同的经络。但是,是合在一起的一个功能,互相制衡,所以叫离合。
离就是不同的东西,但是放在一起要合作的。“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少阴的传导输送,那到了厥阴的话就是在最底线,在最里面,整个阖住,跟阳明经一样。“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这个“阴阳雩重”,“雩”这个字念“中”,中国的中,“雩重”就是气的往来,气的往来就是雩。“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我们看到皮肤表面会怎么样?你可以看到表面,气在里面,气跟着皮表在里面走,这个互为相,相辅相成。我们所谓“搏”,你看这个阳和阴都是一样,都是“搏而勿沉”,绝对不可以有东西沉积在里面,这是最重要的一句话。
我们的中药里面,吃下去以后在身体里面不会累积。西药不一样,你吃一个抗生素在肝脏里面可能待了27年,还没排出来,中药很快就排掉了。尤其我们有些毒药,我们在下处方的时候,毒药一剂下去,三个小时身上就找不到了,因为毒药跟病一起出来了。那我们不要没事正常的给他吃毒药,我们会用毒,但是呢,是需要的时候才会用。绝对不能让身体里面累积任何东西。
所以说,因为“搏而勿沉”,不沉积东西。所以,所有自然界的东西你注意看,比如说橘子,这个橘子有橘子皮,有很多纤维,有水在里面,那你吃橘子的时候你不会一吸刚好水吸走了,纤维吃不下去,对不对?设计者当初设计橘子的人,就不是这样的想法,你怎么拿进去,一吃进去你是不是营养也吃进去了,纤维也吃进去了,水也吃进去了。
所以自然界在“天地六合”之内,没有一样东西是纯营养的。自然界不产生纯营养,因为纯营养会累积啊,所谓新陈代谢,就是新的去换旧的。维他命不能吃,为什么?因为它是纯营养的东西,你吃下去纯营养的东西,没有东西去取代它。比如说我们吃个橘子,纤维能够帮助你排泄,对不对?所以说,不单单是维他命C在里面,还有纤维,还有水帮你排泄掉。
那你吃个维他命C片就不一样了,里面没有纤维,没有水,就会累积在身体里面,这就是中医不赞成吃营养剂的,为什么?会沉,会累积在身边里面。那有多沉呢?你吃完以后,两个小时小便出来就已经黄了。
所以吃维他命呢,第一个好处就是:小便很贵;第二个:它会累积到身体里面,慢慢去滋养病毒,不是很好。所以我们要吃天然的东西比较好,就是在《黄帝内经》里面就已经下过定义了。我们下一堂课来介绍这个“阴阳别论”第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