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抖,头摇,风为百病之始,倪海厦讲内经

(2021-03-09 18:54:15)
标签:

中医

    穴俞以闭,发为风疟那俞穴本身我们所有的背后的俞穴,膀胱经的俞穴,我们是肺呀、心呀,心俞,我们就说肝胆脾胃心焦肾,这些俞穴,都是阳气走的地方,前面的暮穴是阴气走的地方,所以阴和阳两个本身是连贯的,互相制衡的。那如果说阳气这个俞穴的气,阳气不行的时候,发为风疟,所谓 风疟 ,就是因为阳本身要发散出来,那你毛孔闭塞住了,阳气不能行,风就是动,风本身风是动,所以你看那个人抖抖抖那就是风嘛,抖就是动,本来应该不动了,他现在为什么动?那就是风的症状。【抖,动,手抖;风为百病之始】

        那中医是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个症状,那为什么要这样子?因为我们有的是去风的药,老师我要开去风的药,所以这有助于我们以后选择用药的时候我们会采取它。【祛风的药;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出现游走性疼痛症状时的方法。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五加皮等药。】




       祛风 的中药常用的有 荆芥、防风、蝉蜕、羌活、独活、桂枝、麻黄 等,这些药物通常用于荨麻疹、湿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等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但是单纯应用这些药物的治疗此类疾病效果是不会好的。因为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风有可能夹湿、夹寒、夹热,所以在具体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用一些祛湿、散寒、清热的药物进行综合调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肝风内动  指不因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眩晕、抽搐、动摇等风动之症。有虚症、实症之分。虚者称虚风内动,实者称热盛动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有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实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


        “中医认为是由于肝阳上亢而导致的肝风内动,常用的药物是 天麻钩藤饮颗粒,主要的药物成分有天麻,钩藤,栀子,石决明,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 桑寄生,首乌藤,茯苓。主要的功能是平肝息风,清热安神,用于由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导致的眩 晕,耳鸣,眼花,失眠,震颤以及临床常见的高血压…

        肝风内动 需要用平肝熄风,清火的药物治疗。肝风内动的中成药有 清脑
降压丸、羚羊角胶囊、菖麻熄风片、清眩治瘫丸、安宫牛黄丸。肝风内动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证型,肝风内


羚角钩藤汤
处方:羚角片4.5克(先煎),霜桑叶6克, 京川贝12克(去心),鲜生地15克, 双钩藤9克(后入),滁菊花9克, 茯神木9克 ,生白芍9克, 生甘草2.5克。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热止痉。治肝风上扰,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瘈疭,狂乱痉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孕妇子痛,产后惊风。
用法用量:用鲜淡竹茹15克与羚羊角先煎代水,煎上药服。
备注方中以 羚羊角、钩藤清热凉肝,熄风止痉,共为君药;桑叶、菊花清热熄风,为臣药;白芍、生地黄、甘草养阴增液以柔肝舒筋,竹茹、贝母清热除痰,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以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之效。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所以发为风疟,那中医认为就是说风为百病之始,如果说我们这里如果说介绍,风为百病之始的话,这个最早是来自外面的,所有整套的伤寒金匮他的观念里面认为说,风就是百病之始,所有的病来自伤风,来自百,来自外在的,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说我们就治不会生后面的病,这是一个,这是一个解释。【风为百病之始,来自外邪。】
 
       倒过来解释呢,当我们治脏病或者治腑病的时候,知道后来怎么出现风症,这个风不见得光是动,比如说一个表症的现象,那在很表面的,很表很浮表的时候,在皮肤表面上的时候,代表病要退,就是病慢慢完全好了。我们常常治症治到后来,唉就变成最表的症状,代表病快要痊愈的意思,因为它是病之始也是病之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