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老夫妻执手游山河(连载)

2024-08-10 07:12:45
标签: 司马迁祠 老有所乐 旅游 文化

2019(春)

十四、司马迁开了个很坏的头

422

到韩城看望或者拜访太史公司马迁。

当公路右侧出现了直指韩城的路标,还没顾得看上面的岔路指向,就见路左来了一辆别致的人力车。这可不是那种苦力如我当年和父亲拉的人力车;它的特殊在于车辕那儿有一个铁架子,拉车人就手扶那架子徒步而行。更令人惊喜的是车厢外竟然写有“北京——拉萨”这样简直不敢令人相信的字样。他就是这样从北京到拉萨,现在又返回来也是刚刚到这里的?!

驴友!本来天下驴友就是一家,巧遇这样徒步往返北京拉萨的,就更激动更有亲切感啦!大喜过望之下,我立即看了看左右没有车辆,偷了个空隙,把我们的车调头,靠过去。

 

此人浑实犹如黄巾力士,紫赯色的皮肤,一看就是个“狠”角色。他自称五十岁。见面就呼我“大爷”。我呵呵而笑,怕是承受不起吧。没关系,一看就知道您的年龄比我大许多。

既然都是驴友,也就说些互道仰慕之类的话。然后,又互加了微信。粗壮的汉子,说话声音雄浑但稍稍有点谙哑,一定是历尽沧桑后的嗓门儿。

你真的到过拉萨,还是步行?我一再追问他,但这个追问并不是不相信。

他毫不含糊,说,你看看我这体格!

是的,但看他的皮肤,平原黑转换的高原红。那是到过西藏这样高寒地方必有的。

那么,我还是有疑问,这么长的路途,中间有驿站可供休息打尖儿吗?

有!有哇!不然一直走下去,我还不得像夸父那样半道渴死!说罢,像黑旋风李逵那样开怀大笑。

嘿!小伙子,真有你的。边说,边拍了拍他的肩头。

临分手,他又指了指,前面岔道儿,就是司马迁祠了。我刚从那儿来。

于是,这才挥挥手,道声再见,又五步一回头地看,再看。像多年的朋友,依依不舍。

拐入岔道儿不久,就看到一座好像拔地而起的孤山上,矗立着由建筑群组成的庞大阵容。

 

进了大门,伫立环望。这才发现,这个建筑景点是完全按照《史记》的顺序,仅仅用塑像,完成了一个几乎不用翻译的现代版白话《史记》。

我身后就是《五帝本纪》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众所周知,司马迁为李陵缓颊而遭遇宫刑下蚕室...不用说,这在古代是极大的耻辱。之所以苟延残喘,还不是为了多年的夙愿,也就是家传的更是早已烂熟于心的历史资料再变成《史记》一书的完成。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和家学渊源甚深的精神和文字功底以及家人的支持,他是完不成这部皇皇巨著的。

据查阅资料:太史公夫人柳倩娘在丈夫完成书稿去世后悲痛欲绝,决心为司马迁立祠塑像,祠的后面,是司马迁墓,墓周围刻着"八卦"图案,正前方,立一石碑...后来屡毁屡建,近代的,为清代陕西巡扰毕沅题写的"汉太史司马公墓",使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就在这座墓顶中央,长着一棵几丈高的古柏,枝干苍劲,绿叶繁茂,就像一根挚天巨柱,遮阳蔽日,浓荫如盖,守护着历史和写历史的人。

公认!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这些我都赞成;但我却有不同看法!谁叫我读了那么一点儿《史记》呢!

题:司马迁开了个很坏的头

除了开篇写古人,到了本朝的《高祖本纪》就开始胡诌——

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后面还有斩蛇,曰,

今为赤帝子斩之...甚至,吕雉带着孩子寻他,只要看见天上有五色祥云...

仅以上引述,足以证明,刘邦非人也!他母亲和神龙相交才生了他,换言之,他就是龙子;再换言之,他和刘太公没有血缘关系?这就是司马迁造的神话,甚至谬种流传,代代相因。好像汉族人就真的是:龙的传人。

一个真敢写;后世的人真敢信!

但,这可能吗?

“真龙天子”自许的汉武帝竟然不以为忤,欣然接受。恩准,放行,《史记》才得以刊刻传世。

可以理解他不得不屈服于汉武帝的淫威。没有杀他已是天恩浩荡了,现在要写他们刘家开国第一祖,不拍马屁行吗?但依然不能原谅——尽管从《报任安书》中知道他是韬光养晦,是想发奋有所作为,不得已而行之。但受他的影响,历朝历代的太史公都依样葫芦,“灵异”成了自觉遵守的套路:天上仙乐;异香、红光满室等等。甚至钱王据东南一隅,儿时玩耍,一块被摸得光亮的碑刻上,也显出他头上有角的异象(《喻世明言》)。

如此一来,原本应该秉笔直书宁折不弯宁死不改其初衷比如“崔杼弑君”庄严肃穆的历史成了可以虚构可以任人打扮的艺术品。由于皇帝可以为所欲为比如大明正德皇帝半夜闯进大户人家令其女儿侍寝,这种超级无法无天地享受,哪能不令每个人都想当皇帝?

即使到了今天有人高唱龙的传人,也同样引发打了鸡血一样跟风跟唱者为之自豪,骄傲。

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敢说这些荒谬荒唐的历史举世绝无仅!有的“史实”,其根源都是因为司马迁开了个很坏的头,他难辞其咎!

 

进韩城,迎面来了个女孩子。

你们是来旅游的?女孩子恐怕也不再年轻了,但在我们面前还是一个劲儿地喊叔叔。问答之间,她说她是去给母亲送饭的,哪知道回来就遇到了你们。真羡慕你俩。接着就为我们拍照,加微信...她还说起了给母亲送饭的理由:她养我小,我养她老...

 

午休后,照例要记旅游日志。还在耿耿于怀没保留好声声叫我叔叔的那位“好闺女”给我俩拍的照片,总也平静不下来。反反复复,终于写下——

题:忆韩城

匆匆街头与君见,匆匆清聊仰高山。

匆匆离去似有愧,匆匆它日臻思念。

后来,她给我发来许多生活照,下面就选发她一两张做个念想吧——

像不像——在年轻人眼里,这不就是一位老阿姨吗;在同龄人眼里也不失为一位大姐吧;但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个好闺女!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