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标签:
旅游连载文化老年娱乐 |
2017年(春)
一、访石壕村
石壕村是我的老情人了!
在我六十岁骑自行车旅游时就已经来看过她了,但那是因为怀旧——1960年,大炼钢铁的熊熊烈火大有渐熄未熄的当口儿,我还在这里的开封炼焦厂当力工。19岁的我还不知自己头上的紧箍咒有多厉害,只知道傻干活傻吃饭甚至傻谈恋爱。连工厂驻地的真名字也不知道,只见当地商店的招牌上写的是甘豪村而不知这里就是我最崇拜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曾经住过一宿的石壕村。后来读了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才明白他老人家在这里真的留下了脚踪。
这个石壕村隶属于观音堂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真该为他正名或者早已正名而我不知道
......
人在老化,眼睛不也在老化吗。
2017年3月初,首先做了白内障手术。我没有遵医嘱休息,就迫不及待地匆匆出发,因为这次出行的目的就是会见我的老情人。
途中,虽有逆风细雨,乍一骑车走这么远的路带来不适但依然不肯后退半步,穿越郑州以及豫西的山路,终于到了我的人生第一课又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留有足迹的石壕村。这次是旅游啊!和当年在这里当工人爬山登上杨连弟八号桥,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骑自行车那次看到的观音堂镇几乎满是脚手架。现在,早已出落成一位玉树临风的大美人了。而且,还看见了许多搞工业才有的烟囱呀,机车往来呀。据说这儿发现了铝矿,怪不得热气腾腾呢!
我们先下榻在镇上一家简易旅社。店家很和善,要价也不高,30元一晚,还可以免费充电。
当他听我说是要到石壕村办事,当即给我介绍了一个人。
他叫王金光,你俩一定能谈得来。店家边说边就要起身为了我去找人。我说哪能你一个人去呢,或者,你带我去吧。
出门向南,是个不太陡的坡道。
他原来在镇供销社工作。店主边走他还边向我介绍,身体出了点毛病,就退下来,只在传达室值班儿。
爬了坡道的一半,我们就来到了路东镇供销社的传达室。可惜,人不在。
我忙请店家先回去,说不定还有人嘞。我就在这儿等,总能等到他的。我的语气很坚定,因为为了寻找文化根源而来,岂能像孙猴子学艺稍有了一知半解就抓耳挠腮卖弄显摆,安不下心来。
那我先用电话和他联系一下,让他立即回来。说着就掏出手机,打完后又把老王的手机号给我,这才放心地走了。
观音堂的人还是那么厚道。我心里暗暗地自言自语。
这间传达室可不单单传达吧?因为我看见了练习书法的纸张和写好的字:生命百分百。
生命百分百。有何深意?我自然是不得而知。但联想到店主说的他身体有毛病,那也许就是一种保健品的名字了。但事实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世界上哪有什么百分之百。
不大一会儿,进来一个和我的身材差不离儿的人。或许他是接到店家的电话赶回来的。客气一番,坐下,先谈了些往事...
你们这儿原来的国企旅社还在吗?我问。
早没了。刚才店家说他身体有毛病,可从外表一点儿也看不出。只是在回答问题时,声音深处有点儿不大伶俐。
原来的炼焦厂...
早没任何遗迹了。其实这个,我在骑自行车到这儿就知道了。不也是个话题嘛。
我说的是,我接茬儿又说,我们单位有一个女工嫁到这里了。方玉桂、杨二丑他俩还在吗?
二丑早没了。女的也回城了。
物是人非,人生苦短啊。
那时候我个人档案历史的瑕疵在外。小方嫁到这儿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到观音堂玩儿。隐隐约约听见小方交代几个当地女孩儿,唯独不要和我接触。
稍停,他就向我大讲他如何编纂《石壕村志》,并给我拿出一本。在我翻看志书的时候,他又讲起了墙上那个“生命百分百”如何如何好了。我已经确定那是一种保健品,就想岔开话题,见他仍然滔滔不绝,只好借口还要回店里,起身要走。
我是不能喝酒了。不然的话,咱俩今天一定喝个痛快。他说。
明天你就记住,到村里找村长老段。临走,王金光又叮嘱了一次。
......
记得骑自行车到石壕村,几乎还是老样子。只有通往各地的路面硬化了,凭着记忆中的点点滴滴,不但来到我们当年住过的窑洞前,还看到已经枯竭的八号井洗煤厂原址。物是人非,没啥看头...只好不辞而别。
随后,当我站在村头的一个小土堆上,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涌了上来:这儿应该树立一块诗碑——《石壕吏》诗碑。刻上就像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那样的名句。并由此引发了我的联想——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和不停地讲述,令我死死的记住了一个铁一样的事实:在我出生前一年,一队日军闯进村里...把28位乡亲推到一口花园井里...暗暗地,我就萌生了一个意愿:刊石刻碑,让这件惨案代代相传,永志不忘...时间到了2015年,我的夙愿终于得偿!
有图为证:
谁知第二天进了石壕村一看,一堵十分壮丽的诗墙已经在迎宾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字体遒劲有力,自是出自大家之手。
按照老王的指点,我先找到了村长段金材。说明来意,见他还在犹豫,立即补充道,你可以叫秘书上网查阅我的名字,就可以看见我为被日军屠杀的28个乡亲树碑的报道,图片文字具在。
听了我的解释,村长拿出一把十二支中性笔给我,并嘱咐我先回去,明儿再来。
我自然理解。就和夫人先回去了。
第二天又来的时候,村长回答说你的资料已经知道了。只是这儿再刻一块诗碑...这样吧,三门峡市陕州区已经准备11月(农历)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举办杜甫文化节...到时候再来吧。
将来还要建设一个文化广场?在我,这不是个更好的消息吗!
好在,这次既看到诗墙,又有了一本《石壕村志》,还结交了同道好友。也不枉此行了。唯一要看并等待的,就是村长口里的杜甫文化节能不能软着陆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