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7日

标签:
旅游文化风俗老有所乐 |
2019春游记
4月10日康庄镇(2)
滞留期间,随处走走,也有收获——小镇的美与丑。
从下图可以看出,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镇医院大门的对联“药有君臣多变化;医无贫富一般心”,不管内容还是对仗以及书法,的是好联!好在都是个人写而不是买的那种千篇一律的。是不是说明,没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很难成就康百万这样的人?至于现实的可行性是不是大打折扣,您懂的。
一般平民家的春联,也颇见功力(下图)!
很多人都认为,嘴上说要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有人要废除西式节日,且大有角角落落犄角旮旯彻底根除的意向);但绝大多数觉得春节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为什么?(除了毫无道理的禁放;违者还可以入刑)其中之一就是春联的复制性和单一性。有些单位为了广而告之,大量印制并免费散发春联。百姓们图个省事,花花绿绿的,也就不再计较什么了。
中国春联文化是很有趣的,这方面的故事也颇多并见诸野史什么的。比如苏轼家的门联刚刚贴上,就被人偷偷揭去,屡贴屡揭。于是,他创作了一幅新联:祸不单行;福无双降。这下子,再也没人敢揭了。等到第二天大年初一,人们看到的春联内容竟然是这样的:祸不单行昨日行;福无双降今日降。
自从五代后蜀主孟昶撰写了据说是有史以来第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春联文化才从无字到有字有了质的飞跃,即从无字桃符到有字,一花独放到万紫千红,春联文化逐渐在华夏大地盛行起来!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全国都要贴春联,并在夜里微服访查。他看到一家竟然敢违抗圣旨,大门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勃然大怒,令人把主人唤出来。那家主人原来是个杀猪的,由于手艺好而一直忙到半夜,一时还没顾上请人代写。听了原委,朱元璋立马亲手为他家撰写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都说春联盛行于大明,此言不谬。
去年在娘子关看到,几乎家家门上的春联和这里一样,字迹都堪称上乘之作。可见民间还是十分重视春联的!
这也得看当地的习惯。我亲历,山东沂水人家在给女儿准备嫁妆的时候,都要送男方一套“文房四宝”。所以,我想,娘子关那儿也会有这种习俗。想让传统节日热热闹闹,也就是让原汁原味儿的春节归来——现在不是提倡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吗——那最好像我上小学的时候,随着学习课文就有书法课。人人从小儿就培养书法兴趣,久而久之,“大夫的字儿,四六式儿”的怪现状就会大大改观!起码在这一点上,春节的原汁原味儿就有了担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