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03月26日

(2022-03-26 08:36:40)
标签:

旅游

文化

老有所乐

教育

自驾游丈量祖国大地记

2017年春天篇

南街村所见

风雨无阻

我和老伴跋涉二百多公里,在朦朦细雨中来到仰慕已久的河南临颍南街村,不知被谁或者他们自己冠以“红色亿元村”旅游。迎宾大门外,抬头就看见了半圆形的门楣。原想看罢就直接进去了,不想滚动字幕薅住了我:国外名人评说毛泽东: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了大无畏精神和雄才大略。中国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的领袖。——斯大林;

毛泽东是人类中的一个伟人。他的思想在日后的好几代人里都适用——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

毛泽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生动而深刻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都能理解的——法国前总理埃加.富尔。

接下来的是关于“斗私批修”的那一套。一言以蔽之:私心是万恶之源 !

好像,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史无前例的没有Y家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有些后悔。难道,我们老夫妇冒雨一百多公里就为了这个?

电动车缓缓行驶,一直到头儿也就是出了南街村的界限,在其邻村吴家寨的一家宾馆下榻并从店家那里获得很多资料——

1、店主介绍

她很和善,不但允许我们充电,还很客气地向我介绍这个“红色”典型。

他们村的人都很和气。女店主看着我询问的目光说,你问个路啥的,都会很热情地向你说得清清楚楚。

听说个个是雷锋?

反正你不会看到谁和谁为了一点私事吵嘴打架。

那么,他们的头儿呢?

他才没架子呢!每天早上六点十五分,会准时站在像前...她特别强调了“每天”、“准时”。

干什么呢?

多少年雷打不动。女主人不回答我的问题,继续她的义务宣传。手里拿着一颗烟,很随意地就去了,站几分钟,又走了。也就是那个时候;女店主补充道,他往那儿一站,广播站的《东方红》开始播放.她的叙述给我以无限遐想...

2、人神纠缠

美美地吃了午饭又美美地睡了个午觉,我们重又来到广场。这才发现,不但随处都可以看见宣扬绝不亚于文革时期的红色标语口号,雕像身后还有巨人马恩列斯半身画像!大广场中间又用球形石头围了个小广场,大是不允许车辆驶入,以显得对领导尊重。

所到之处,最抢眼反复强调这样的话:“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毛泽东思想永远神圣”!它比下面的话好像更重要:“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这些四十年前唱得声嘶力竭“话说三遍,比水都淡”的歌词。

“不是神”是顺应潮流;“永远神圣”就又恢复到“神”并且有万世不易之伟力,可见其无视现实之拗。

3、教育基地

住了一宿,恢复了体力和精神头儿。我和老伴儿就到了南街村核心区的展览馆,聆听并接受其“红色”教育——我不怕被X脑!曾经沧海,免疫力特强。

进门后(普通游客需买票,我们老人家就免了),我们右拐。一些朝各个方向指示的牌子引导,先参观了植物园,接着是复制的“故居”、“黄洋界”、“遵义会议”......再向南来到了文化长廊,进去...就看到了几乎又是复制的“红海洋”。

几个小鸟一样活泼可爱,一袭黑衣和环境极不相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小姑娘正在向后我们来到的一个山东团队讲解南街村精神和其带头人如何艰难困苦,褴褛筚路创业事迹。语调铿锵,十分老到。

在我跟着拍了一些图片和小视频后,和姑娘们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要是旅游旺季...你们是轮流为游客讲解的吧?

那是。姑娘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一起点了点头。嘴角上挑,洋洋得意。

国家领导来访的多吗?国家领导人都讲了什么?

(可能,她们绝对没想到,昨晚在饭店,一位干部模样的当地人,不请自己来到我们的桌子前搭讪并说,还有近路可达。停了停又说,你们找不到路。于是,我就问了有没有大领导来过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说,有哇!总理来看了就批评了他们。眼前的我,只是不便说明罢了)

停顿了一下,又互相看看:竟然什么也没说。

不过,宋平说,南街村就像党校!一个女孩打破沉寂道。

那么,王宏斌每月的工资250元,是真的了?一边说着一边就把她们提供的资料写在手机的“便签”上。还拿给她们核实。看后,她们都点了点头。

你们的留言簿呢?

在那儿!刚刚讲解结束回归本队的女孩对我说。顺着她的手指看,也就是出口处有一张小桌子。

你俩可以跟着团队一起听一位同样白衬衣外翻的女孩提醒我们,隔壁有王宏斌的讲话视频。说着,还用纤细而白皙的手指了指。无论衣服和打扮,都证明她们绝对不是农民。那么,怎么还叫“村”呢?

门外有包括本省大学在内的几块“金字招牌”:教育基地。

领导的身影,或许是最廉价也最昂贵的宣传。脑海里浮现出本地领导指示媒体的匆匆身影——这才是从“亿元村”跃升为红色旅游地的基础!

我还看到

我们还看到了十栋“别墅”似的村民楼,只是没进去;也看了同样不许进去的工厂。我的结论是,倒也有几分不俗的气象。只是农民务工,又和村名有啥关系?

也许是受了店主的影响,第二天,我们起了个绝早儿,专门去看他们的带头人王宏斌如何随随便便地在像前站那么几分钟;如果有缘,见面谈几句也未可知也就是问问他一些很平常的问题

等了几分钟后,六点十五分已过...就问晨炼的人...他今天可能没来;他来过又走了吧。正在这时,早就“天天听”,不听就有挨批之虞的《东方红》旋律响起。

我们很失望。既然说雷打不动,有原因不来也要打个招呼呀!于是,我这个倔老头就有了被欺骗的感觉。

至于中午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下班后的《社会主义好》之类,心情由于被被一瓢凉水兜头浇下,早没啦!

电门一拧,扬长而去!

......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打个旗帜、复制个故居就算红色,太容易了!

留言:一个很奇怪的典型;民众幸福,也好。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2年03月25日
后一篇:2022年03月2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