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糖尿病胰岛素环境因素糖尿病家庭医生微信号:tnb120 |
分类: 糖尿病常识 |
五类人群更容易得糖尿病
第一,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自己有可能被遗传成为糖尿病患者。这家族史里,隔代遗传患病几率略小,如果是父母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就比较大,如果是兄弟姐妹当中有糖尿病患者,患病的风险更大。
第二,中年人
以前认为45岁以上的人要关注自己有没有发生糖尿病。从现在流行病状况来看,中年如果有遗传背景,发胖,也容易得病,所以现在下放年龄到40岁左右。
第三,肥胖人群
如果你现在已经是一个肥胖状态的人,就应该注意有没有可能有糖尿病。肥胖有两个指标,一是量腰围,顺着腋下到髂前上棘,就是骨盆的髂前上棘,这个连线的终点围着绕一圈,女性大于等于85公分,男性大于等于90公分,也要注意容易有糖尿病。当然体重超重的病人也要关注。
第四,患有跟糖尿病共患病的人群
比如胰岛素抵抗会有糖尿病;高血压加肥胖也会有患糖尿病风险;高甘油三酯的人容易有糖尿病。另外,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血糖不正常,分娩巨大儿,也提示今后容易得糖尿病。
第五,饮食习惯不良者
由于生活饮食习惯不良,新加坡本地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第二型糖尿病。医院调查也显示他们比患上第一型糖尿病的人更容易因为血糖控制不良而出现病发症。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
第一,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I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第二,肥胖
大多数I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第三,体力活动
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
第四,环境因素
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竞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
前一篇:妇科疾病七大诱因
后一篇:糖尿病人体检不可忽略的6个项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