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独特的艺术涵养和文学气质,使他的课堂呈现出“好看”的特点,欣赏王崧舟的课堂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美不胜收的同时让人有一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之感。
在我看来,学名师学的是本质,而不是表象。只有把规律性的东西学到手,再勤于练习,这样才能有所收获。《美其所美》这本书写的是文本解读和课堂手段方面的见解,这恰恰也是王崧舟本人的教学特点所在。实际上更像是王崧舟的讲座稿,也正是他的语文主张中最重要的规律之所在。更可贵的是,他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揭示语文教学规律,易读易懂,没有太多讳莫如深的大道理。
做教师,眼里要有“教育”。要能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到其中隐含的教育性。其他人读文章,能够任意提取信息,但教师读文章,除此之外,还要有能够提取教育教学所需信息的能力,所谓专业眼光。王崧舟说,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我深以为然。
在我看来,文本细读首先是自己深入感悟的过程,其次是用心发现的过程,更是自我挑战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艰难,很多人因为耐不住寂寞和枯燥而无法深入,因此失去了发现美好的机会,但如果能够再坚持一下,你就会从枯燥的行进中发现未曾看到过的风景是那么美好,这种发现会让你趣味陡增,兴致盎然。这一过程,因寂寞而艰涩,因发现而美好。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的精神惰性”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王崧舟老师这一箴言戳中痛点,点燃关键。文本细读的过程,应该是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
语文教学,真是一个大的课题,越是走近它,越觉得它浩瀚无垠。对于一线老师来说,精读课文的处理、难点感悟已经情感熏陶,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成果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如果想更现实的完成好一线的语文教学任务,一方面应该把这些课堂教学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实践练习,另一方面更要从“教”与“学”的本质上进行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精读的基础上大量增加阅读实践,从阅读中学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提高思维速度、增强真实情景下用语文的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