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2018-09-30 15:44:3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三角板,剪刀、纸条、图钉、钟表,教具角。
学生准备:
两张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一、
1、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什么字?(角)谁能用角字组词,
2、学生组词,一角、三角、墙角、书角、…这么多词,你知道哪些词是有关数学图形的角?
3、学生汇报三角,墙角,书角等,既然咱们对角有一个初步感念,那你能不能找出课本中38页图中的角呢?
4、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大都同学都能找到)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钟表、三角板。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2)、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全班交流
(3)教师分别把这些物品的角临摹在黑板上。问:你能发现这些角的共同特点吗?
(4)、学生回答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线。
(5)、
(6)、找一找教室中的角,并指出顶点和边。
(7)、学生回答交流。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拿出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好的纸条和图钉,现在开始做。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老师让你们准备了吧。
(2)、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问: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学生说口变大了,我就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回答张口)
(5)师拿一个学生的作品与我的教具角比较,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角的大小与角的边无关)
(6)找学生上讲台比较自己谁的角的大小。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在练习本先动手自己画角。
(2)、找学生上黑板画角,师指出不对的地方,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再次画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完成P40页的1、2、题。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课堂开始导入新课时,通过对角字的组词来唤醒同学们对角的印记,初步对角有一个概念,然后在看书找书中图片的角,这样就能找对了,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这个环节学生就有点疑问,数学老师怎么会上语文课呢,有这个好奇和疑问,我就说一会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以这种数学课上学语文的知识的方式,页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制作角这一环节学生做的很快,用图钉把两张纸条订在一起就成了,由于课前没有统一纸条的宽度,有的学生做的纸条太宽了,不像角的两条边,以后会注意这点,让学生制作的再精细点。制作完了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们都很积极踊跃展示,活跃了课堂氛围。通过制作角也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找学生上讲台比较自己谁的角的大小。这一环节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既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学会了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寓教于乐,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画角这一环节,我也是先让学生自己画角,然后上台展示,下面的同学观察和台上的同学画的相同吗?画好后我发现,大都画的方法在我意料之中,都是先画一条边再画另一条边,没有画端,直接画边。当我说他们的画法说错了后,他们感到很惊讶,然后我把正确的画法告诉他们,让他们再次重新画。可以说这节课有合作、有互动,有惊讶、有惊喜。我认为是成功的一节课。唯一有遗憾的地方是,没有使用多媒体,由于我们学校教学条件的关系,不是每个班都设置了多媒体,如果用多媒体再增加点色彩和画面,这节课会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