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报告》提出
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2025年《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
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
近年来,银发经济正在成为一个
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
潜力大的新兴经济领域
...
那么,银发经济将迎来哪些新机遇?
01 银发经济3.0:从生存保障到品质生活的跨越
1.
需求分层:银发经济的三大阶段。分为活力释放期(50-65岁)
:追求延缓衰老、文化体验与社会价值再造。例如,京沪“活力老人”年均出游3次,老年大学报名人数是招生名额的4倍,银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29分钟。
健康管理期(65-75岁):关注慢病防控、防护与精神陪伴。华为“家庭健康管家”整合12种智能设备数据,阿里“脑健康AI”筛查阿尔茨海默症率达92%。
深度养老期(75岁+):
需要医疗护理、尊严维护与临终关怀。某智能“康复机械臂”可替代30%人工护理,服务成本降低40%。
2. 市场规模:从20万亿到35万亿的跃升。
截至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2亿,占总人口22.3%。这个曾被低估的市场,正在经历从"养老刚需"到"品质消费"的跃迁,
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已突破8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
3.
银发经济:产业图谱。银发经济主要围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三种基础模式展开,由此衍生出养老设施、产品、服务等基础领域,以及智慧养老、养老金融、老年文旅等个性化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银发经济产业的完整生态图谱。
02 银发产业六大机会方向
一、拓展养老多元化服务供给,推动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随着独居老人数量的增加,社区已成为提供养老环境和服务支持的核心角色。通过社会机构入户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医疗护理和精神陪伴等上门服务,可以逐步形成“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链条。
二、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养老照护市场及其相关产品的活力。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加速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护险体系的重要性,这为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模经营和连锁扩张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三、深入理解老年群体对餐饮、护理的需求。针对护理人才建设、服务质量提升以及租赁服务系统建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通过资源整合与多方合作,企业可更好地把握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机遇。
四、加大对康复辅助器具的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康复辅助器具对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对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五、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对于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明确要求促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衔接。据统计,我国有1.4亿套住宅亟需进行适老化改造,市场潜力大。
六、加强养老行业人才队伍。根据2024年9月的数据,我国失能老人数量约为3500万,占老年人口的11.6%,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600万。巨失能老人基数背后,是显著增长的护理需求和服务人才缺口。
03 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住风口
首先,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我们应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精准定位目标市场。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掌握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和偏好,为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提供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加强产品研发与创新。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应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出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注重产品的易用性,提高老年人的使用体验。
然后,就是拓展多元化服务模式。我们应积极拓展多元化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例如,结合智能科技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在线购物服务等;通过线下门店提供面对面的咨询、体验等服务。通过多元化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深化产业链合作与整合。我们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整合。通过产业链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总结:
自2015年开始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预计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6亿,占总人口的16.4%,8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将达4.26亿,
银发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大赛道。银发经济一定是品质型的经济业态,养老将从“生存型”转向“品质型”,从“被动养老”升级“主动享老”,变革的核心在于精准供给与生态协同!
银发经济35万亿红利!解读工作会议报告:“银发经济”还有哪些新机遇?
2024年《工作报告》提出
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2025年《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
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
近年来,银发经济正在成为一个
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
潜力大的新兴经济领域
...
那么,银发经济将迎来哪些新机遇?
01 银发经济3.0:从生存保障到品质生活的跨越
1. 需求分层:银发经济的三大阶段。分为活力释放期(50-65岁)
:追求延缓衰老、文化体验与社会价值再造。例如,京沪“活力老人”年均出游3次,老年大学报名人数是招生名额的4倍,银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29分钟。
健康管理期(65-75岁):关注慢病防控、防护与精神陪伴。华为“家庭健康管家”整合12种智能设备数据,阿里“脑健康AI”筛查阿尔茨海默症率达92%。
深度养老期(75岁+):
需要医疗护理、尊严维护与临终关怀。某智能“康复机械臂”可替代30%人工护理,服务成本降低40%。
2. 市场规模:从20万亿到35万亿的跃升。
截至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2亿,占总人口22.3%。这个曾被低估的市场,正在经历从"养老刚需"到"品质消费"的跃迁,
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已突破8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
3. 银发经济:产业图谱。银发经济主要围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三种基础模式展开,由此衍生出养老设施、产品、服务等基础领域,以及智慧养老、养老金融、老年文旅等个性化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银发经济产业的完整生态图谱。
02 银发产业六大机会方向
一、拓展养老多元化服务供给,推动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随着独居老人数量的增加,社区已成为提供养老环境和服务支持的核心角色。通过社会机构入户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医疗护理和精神陪伴等上门服务,可以逐步形成“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链条。
二、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养老照护市场及其相关产品的活力。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加速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护险体系的重要性,这为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模经营和连锁扩张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三、深入理解老年群体对餐饮、护理的需求。针对护理人才建设、服务质量提升以及租赁服务系统建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通过资源整合与多方合作,企业可更好地把握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机遇。
四、加大对康复辅助器具的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康复辅助器具对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对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五、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对于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明确要求促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衔接。据统计,我国有1.4亿套住宅亟需进行适老化改造,市场潜力大。
六、加强养老行业人才队伍。根据2024年9月的数据,我国失能老人数量约为3500万,占老年人口的11.6%,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600万。巨失能老人基数背后,是显著增长的护理需求和服务人才缺口。
03 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住风口
首先,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我们应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精准定位目标市场。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掌握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和偏好,为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提供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加强产品研发与创新。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应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出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注重产品的易用性,提高老年人的使用体验。
然后,就是拓展多元化服务模式。我们应积极拓展多元化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例如,结合智能科技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在线购物服务等;通过线下门店提供面对面的咨询、体验等服务。通过多元化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深化产业链合作与整合。我们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整合。通过产业链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总结:
自2015年开始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预计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6亿,占总人口的16.4%,8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将达4.26亿,
银发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大赛道。银发经济一定是品质型的经济业态,养老将从“生存型”转向“品质型”,从“被动养老”升级“主动享老”,变革的核心在于精准供给与生态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