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餐饮行业如何自救?答案或许藏在这三大趋势里

2023-01-02 23:54:15

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好形容当下的餐饮行业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这是《南方周末》报刊于2018年写下的新年献词。彼时,寒冬的预兆尚未到来,人们尚有勇气坚信一些不切实际的期许与心愿。但站在2022年尾,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生活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冬天。

 

但正如加缪所说,「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无法战胜的夏天。」尽管多变的因素让我们遭受了难以预料的波折,仍然有一些东西可以让我们看到希望。

 

面对希望与挑战并存的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应该如何行动,才能抵御风险,迎接未来?我们从各大数据分析报告、品牌案例中总结了以下这五大趋势,试图在这迷雾重重的行业中,为大家指明行进的方向,给予大家穿越周期、拥抱规划、迎接未来的力量。

  1. 线上与线下的分界线进一步溶解,消费者在哪,品牌就在哪

当以堂食为主的线下市场由于“黑天鹅”事件纷纷进入瓶颈期,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将外卖市场作为下一步的经营重心,试图通过部署外卖市场来开拓新的增长点。

 

根据《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行业分析》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达到了8117亿元,2022年将达到9417.4亿元。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同样显示,在餐饮消费者群体中,喜好线上外卖点单的“Z世代”成为消费主体,占比39.3%。无论是市场规模的提升还是消费群体重心的转变,都向市场证明,外卖必将在未来的一年里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外卖市场的持续增长对餐饮行业的长期发展必将带来重大影响。对于向来重视外卖市场的连锁餐饮品牌来说,这个趋势表明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餐饮品牌入局外卖领域。只有采取全局性、长期性的经营手段,才能保障品牌在该行业的领导地位。

 

而对于过去以服务线下消费者为主的餐饮门店而言,外卖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机会。长期以来,外卖被视作正常餐饮的“代餐”,是新时代功能性食品变迁的产物,多数商家甚至仅采用调料包、预制菜等较为简单的方式进行烹饪。在以时间紧张、缺乏精力的一线城市消费者为主体的过去,这些相对标准化的食物或许就能满足他们的餐饮需求。但在市场持续扩大、多元需求崛起的今天,若能通过外卖市场解决消费者对品质、口味的需求,那么必将撬动更多的增长点,激发企业新活力。

 

但不管是外卖市场还是堂食市场,经营的核心始终如一——消费者在哪里,品牌就要去到哪里。当消费者同时具有外卖用户和堂食食客两个标签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划分两个体系,让消费者在不同的场景下切换身份,而是像36氪所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场景都能满足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

 

  1. 从直营到加盟,摆脱投融资带来的路径依赖,规模化经济成为必选项

过去两年的资本热让所有的消费品牌都尝到了甜头,这其中也包括餐饮行业。但当烧钱换量的潮水褪去,如何摆脱过往投融资换线下流量的路径依赖,寻找新的销售增长点,成为摆在餐饮品牌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通过加盟提高门店覆盖密度进而带来业绩增长,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解题思路。瑞幸就是一个较为直观例子。时隔两年,瑞幸再次启动加盟,宣布重启“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无独有偶,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也在去年宣布放开加盟。从以直营为主到开启加盟,变化的只是经营形式,但规模化的初心始终如一。

 

为何这些头部品牌们都在加紧跟进加盟趋势?从瑞幸的财报中或许可以窥见端倪。财报数据显示,瑞幸在2022年第3季度同店销售额增速为19.4%,虽大幅度领先星巴克等同行,但对比过去三个季度均保持在40%的水准,销售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前有星巴克等老对手进入下沉市场的冲击,后有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的虎视眈眈,放开新一轮下沉市场联营合伙人的名额将是对业绩增长的一大保证。

 

瑞幸释出的数据不难证实这一观点。仅在2022年Q3,加盟门店的收入就已占23.1%的营收比重,加盟门店覆盖的城市更是直营门店覆盖城市的近4倍。

 

尽管规模化经济的实现必然需要直营与加盟两大模式的兼顾,但在具体加盟方式的选择上,各个品牌采取了不同的探索方式。瑞幸把控货源,不收取加盟费,而是对每个加盟门店2万元以上的销售毛利进行阶梯式抽成;新中式点心品牌虎头局则开启合伙制门店业务,希望借以达成百家门店的里程碑。

 

但无论方式如何选取,答案都是殊途同归:烧钱换量已不再是灵丹妙药,通过直营与加盟两驾马车驱动,实现规模化经济,才能推动新一轮增长。

 

  1. 着眼全局,但不要放过附近

人类学家项飙说,「现代社会有一个趋势,就是附近的消失。」过往的繁荣周期里,往往讲述的是同一套模板的商业故事:关注刚需品类,偏好模式创新,依托供应链保障建立护城河与壁垒,等到大单品成功突围市场后,再扩充SKU。

 

这在其他行业或许可以成功,但在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餐饮业里,单一品类并不是促进增长的主旋律。缺乏资金支持的他们,无法塑造单一品类内的业界巨无霸。单店销售的最高点主要取决于客单价和客流量,前者和消费金额挂钩,后者则与用户粘性息息相关。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8.7%的餐饮消费者单次消费金额集中在51-100元。黑天鹅等脆弱事件的来临,也加大了居民的存款动力。2022年前三季度,居民存款金额同比增长55.59%。作为对照,2022年1-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2021年同期下降13.8%。

 

可以预见的是,消费金额在可见的几年内不会有巨大攀升,提升用户粘性成为餐饮经营的重中之重。连锁快餐品牌南城香在这方面堪称业内模范。疫情三年不仅没有关店撤点,只在北京,门店就翻了一倍。而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敏锐地感知了消费者情绪,让南城香成为了众多食客生活的一部分。具体做法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服务附近。

 

南城香的老板汪国玉说,「附近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尽可能满足他们什么。」通过提供全天候全时段快餐服务,南城香让店铺走进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中。

 

只要做好定位,爆款单品打造和全局商品覆盖同样有效。

 

 

  1. 总结

2022年,中国的餐饮行业不是那么好过。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强,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行动,才能穿越风暴,越过周期,驶向明天。

 

幸运的是,风暴终将过去。随着各个消费场景不确定性的逐渐消除,消费需求也将逐渐释放。财信研究院预计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8%-12%,社零总额将增长17%。

 

希望我们都能成功自救,让2023年成为消费复苏的一年。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