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但节能环保与里程焦虑并存
让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
近期,油价6连涨
让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新一轮增长!!
日益增高的油价,让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的特点凸显
相较燃油车,用车成本很低
每公里仅需几分钱
...
所以,今天小编就想和大家聊聊
油价一路飙升,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
哪些细分市场会爆火?!
01
-
为何新能源汽车
越来越受欢迎
众所周知,高油价之下,较低的用车成本是新能源车大受欢迎的一大原因。此外,“习惯了开电动车,不想再开燃料车,甚至不会开燃油车”,是很多新能源车主的共同心声。
新能源车拥有的智能化配置以及优秀的直线加速能力、驾驶静谧性是其突出的优势。比如说,特斯拉Model3(后驱版)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6秒,一位特斯拉车主非常自豪的说“你能找到一辆比model
3跑得更快的燃料车,价格仅为25.174-33.99万元吗?”
而新能源车的各种智能化配置让开车变得更加轻松,这些配置在高速公路特别好用,可以大大降低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很多调查显示,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最高。这就意味着,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购车中坚力量,以后选择新能源车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也是购车的一大趋势!
02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都有哪些特征
第一、市场规模大幅扩张。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6年的34.7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116.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1.9%提升到5.2%。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是美国的4倍,是日本的43倍,远高于其他汽车强国。
第二、竞争主体愈发多元化。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自主品牌为绝对主体的竞争格局向多元化竞争格局转变。我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已从2016年的98.8%下降到2020年的58.6%,国际品牌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1.2%提升至2020年的26.3%,新势力企业从零起步,在2020年市场份额也达到15.0%,多元化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第三、产品供给水平持续提升。从技术水平看,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在“十三五”期间提升近一倍,从最初的200公里普遍提升到400公里,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整车电耗水平不断下降。产品供给不断丰富,2020年在售新能源乘用车为210款,价位覆盖区间从3万元到4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供给不断增加。
第四、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充电桩的建设情况看,2020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已达87.4万个,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80.7万个,合计168.1万个,是2016年充电桩保有量的10倍。根据国家电网统计,“十纵十横两环”的高速充电网络已覆盖全国171个城市,建成2003座高速公路快充站。充电结构不断优化,快充数量不断增长,充电功率持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全社会消费热情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消费范围从几个限购城市向全国快速扩展,2020年非限购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57.8%,比2015年提高了27个多百分点。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产品形象正逐步被社会所认同,低端代步型以性价比优势正在形成对其他个人交通工具的替代,汽车向电动化转型已成为社会共识!
03
-
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
哪些细分市场会爆发
第一、关键技术领域。国常会提出,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此前,特斯拉举行“电池日”活动,表明正在研发新型电池,而特斯拉造电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来自特斯拉的竞争将加快动力电池行业降成本的速度。从表面上看,特斯拉介入电池制造会与宁德时代、LG化学等电池供应商形成竞争,但同时会加速动力电池企业降成本的紧迫感和推进速度,利好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中游材料企业也有望受益。特斯拉进入电池制造环节,中游材料厂的客户更加多样,其产业链地位或将改善。
第二、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国常会提出,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充电桩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国家电网也在大力推动充电桩建设、建立开放运营平台,有效解决了行业痛点,充电桩企业有望迎来价值重估。虽然现阶段换电模式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但已经具备适合应用的场景,适合应用的车辆。在政策的推动下,车电分离模式进入到了一个可以发展壮大的成长通道。
第三、公共服务领域。国常会还提出,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新能源公交车行业地补将延续,预计生产端补贴将转移至运营端,从而改善终端采购公交车的需求。自主品牌在此期间具备先发优势,关注相关产业链!
总结: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快车道',自主创新技术也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去选择新能源汽车。从不断提高的市场渗透率也能看出,其实现了部分替代燃油车的市场效应!
油价一路飙升,进入“10元”时代: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哪些细分市场会爆火!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但节能环保与里程焦虑并存
让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
近期,油价6连涨
让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新一轮增长!!
日益增高的油价,让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的特点凸显
相较燃油车,用车成本很低
每公里仅需几分钱
...
所以,今天小编就想和大家聊聊
油价一路飙升,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
哪些细分市场会爆火?!
01
-
为何新能源汽车
越来越受欢迎
众所周知,高油价之下,较低的用车成本是新能源车大受欢迎的一大原因。此外,“习惯了开电动车,不想再开燃料车,甚至不会开燃油车”,是很多新能源车主的共同心声。
新能源车拥有的智能化配置以及优秀的直线加速能力、驾驶静谧性是其突出的优势。比如说,特斯拉Model3(后驱版)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6秒,一位特斯拉车主非常自豪的说“你能找到一辆比model 3跑得更快的燃料车,价格仅为25.174-33.99万元吗?”
而新能源车的各种智能化配置让开车变得更加轻松,这些配置在高速公路特别好用,可以大大降低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很多调查显示,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最高。这就意味着,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购车中坚力量,以后选择新能源车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也是购车的一大趋势!
02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都有哪些特征
第一、市场规模大幅扩张。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6年的34.7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116.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1.9%提升到5.2%。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是美国的4倍,是日本的43倍,远高于其他汽车强国。
第二、竞争主体愈发多元化。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自主品牌为绝对主体的竞争格局向多元化竞争格局转变。我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已从2016年的98.8%下降到2020年的58.6%,国际品牌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1.2%提升至2020年的26.3%,新势力企业从零起步,在2020年市场份额也达到15.0%,多元化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第三、产品供给水平持续提升。从技术水平看,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在“十三五”期间提升近一倍,从最初的200公里普遍提升到400公里,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整车电耗水平不断下降。产品供给不断丰富,2020年在售新能源乘用车为210款,价位覆盖区间从3万元到4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供给不断增加。
第四、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充电桩的建设情况看,2020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已达87.4万个,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80.7万个,合计168.1万个,是2016年充电桩保有量的10倍。根据国家电网统计,“十纵十横两环”的高速充电网络已覆盖全国171个城市,建成2003座高速公路快充站。充电结构不断优化,快充数量不断增长,充电功率持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全社会消费热情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消费范围从几个限购城市向全国快速扩展,2020年非限购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57.8%,比2015年提高了27个多百分点。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产品形象正逐步被社会所认同,低端代步型以性价比优势正在形成对其他个人交通工具的替代,汽车向电动化转型已成为社会共识!
03
-
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
哪些细分市场会爆发
第一、关键技术领域。国常会提出,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此前,特斯拉举行“电池日”活动,表明正在研发新型电池,而特斯拉造电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来自特斯拉的竞争将加快动力电池行业降成本的速度。从表面上看,特斯拉介入电池制造会与宁德时代、LG化学等电池供应商形成竞争,但同时会加速动力电池企业降成本的紧迫感和推进速度,利好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中游材料企业也有望受益。特斯拉进入电池制造环节,中游材料厂的客户更加多样,其产业链地位或将改善。
第二、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国常会提出,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充电桩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国家电网也在大力推动充电桩建设、建立开放运营平台,有效解决了行业痛点,充电桩企业有望迎来价值重估。虽然现阶段换电模式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但已经具备适合应用的场景,适合应用的车辆。在政策的推动下,车电分离模式进入到了一个可以发展壮大的成长通道。
第三、公共服务领域。国常会还提出,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新能源公交车行业地补将延续,预计生产端补贴将转移至运营端,从而改善终端采购公交车的需求。自主品牌在此期间具备先发优势,关注相关产业链!
总结: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快车道',自主创新技术也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去选择新能源汽车。从不断提高的市场渗透率也能看出,其实现了部分替代燃油车的市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