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山多河也多,但大河则少。由于台山地势北部向北部顷斜,南部和西部向南顷斜,故全市河流也分为两部份:北部的河水向北流,汇入潭江,东流到新会县转向南流,经崖门入海;南部和西南部的河水向北流,迳入南海;分水岭是一带丘陵,可以凿运河以沟通南北。明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6年),新会知县陶鲁就曾经带领人民在三合至横塘间开凿运河,计划接通甘河以入广海,但是没有成功。
台山北部县境内的河流有三条:台城河、白沙河和水步河。都北流入边境大河——潭江。
潭江河发源于恩平县境,东流经开平、台山,于崖门入海,全程一百八十五公里,其中经本县边缘约为十八公里。
台城河:因流经主要城市台城,所以称之为台城河。台城河的主流源出北峰山主峰狮子头和三牙石,西北流经四九圩而到合水,与源出瓶山流经五十圩的支流蛮陂头河汇合,流到台城,转向北流,于雷公潭下汇合源出玉怀峰而流经热水湖的桂水,于圆山仔下面又汇合源出三合丘陵而流经水南圩的三合水,于石龙头汇合源出潮境而流经三八圩的潮境河,最后于新昌、荻海间汇入潭江。接近河源的石坂潭和蛮陂头下的石笔潭,都为瀑布所注,形成奇景,号称“石坂晴岚”和“石笔清潭”;在桂水上游的热水湖有温泉,现在已成疗养区。台城河自台城、三合、潮境以下通民船,圆山仔以下通小汽船。潭江自三埠以下则可行汽船,常有客货船来往三埠与江门、广州、澳门、香港间。
白沙河:因流经主要城镇白沙,所以称之为白沙河。白沙河发源于大隆山脉中的牛围山,一直北流,经开平县属的东山圩到赤水圩,汇合源出台山三合丘陵的联安河和温泉河,再流经台山市属的白沙圩,到开平县属赤坎汇入潭江,全长三十八公里。在赤水圩东几公里的红炉地,有台山第二个温泉。现在,白沙河自赤水圩以下,可通民船。流经白沙的一段,是台开两县界河。
水步河:因流经主要城镇水步,所以称之为水步河。发源于北峰山北段的凤尾山与烟斗尖之间,自东南向西北流下大江盆土地中心的大江圩,汇合来自南面水步头河,折向北流,出马峰峡,入潭江平原,于公益埠西的滘口汇入潭江,河长二十五公里。自水步以下,可通小船。公益埠东潭江边有苏渡,是名胜“苏渡怀贤”的所在。自此以下的一段潭江,古称浔阳江。
大同河:因流经主要集市大同市,所以称之为大同河,旧称矬峒河。(陈中美先生称之为大隆河,但地图上已采用大同河标注,所以改为大同河称呼 )。 南部的大河首推大同河,发源于大隆山脉萦绕住的大隆洞,东北流到墩寨又折向东南,经过大同市、汀江圩、海口埠,与源出那旺山流经上泽圩的端芬河(古称甘村水)汇合,流到三夹海,又汇合源出北峰山而流经冲蒌圩、斗山圩的支流的斗山河(旧称泥涌河)和东通崖门海口的潭滘,接着又汇合源出南峰山的员山涌,出三夹海口,注入广海湾,全长五十四公里。它是全县第一大河,流域广达七百八十七平方公里。自五十年代后,在河源的山谷间,建设了许多水库,其中最大的有:大同河上游的隆洞水库,斗山河源的岐山水库、响水潭水库,员山涌河源的猪乸潭水库。从1959年始,至1964年止,在大同河河口的烽火角山下,建设了雄伟的烽火角水闸,控制了整个流域,普收航运、灌溉和防咸之利。现在,自墩寨、莲花屯、员山村以下,可通小船,汀江圩、斗山圩,可通小汽船。
都斛河:是南部第二大河,古称潭滘河。它容纳南峰山北边、南峰山边诸山坑的流水,横断赤溪半岛;从三夹海起至崖门口的东滘止,长二十二公里,是三夹海和广海东出崖门口的捷径。由于它位于两面高山中间,又无较大源流,故流平缓,容易淤塞。清乾隆十二年曾大加疏浚过,后来屡淤屡浚,到清未又淤塞了。1953年至1955年才又把它修复。但到1963年又淤浅了。因此1964年冬,又兴工把它浚深扩宽。
台山南部的除了上述两河外,还有一些小河涌,如源出石窟口的石窟口河,源出南峰山的大马河,铜鼓河、曹涌、赤溪涌,源出北峰山的沙头涌、古兜涌等。长度都在十公里内。现在石窟口有康洞水库,赤溪涌河源有大坑水库,沙溪涌河源有南坑水库,大马河源有胜景跃龙潭,曹涌河源有名胜“龙潭沸墨”。
台山西南部小河多,较大的河流有:琴溪河、那扶河、联和河、深井河、横山涌、汶村河、吉浦河、海晏河双洲河和沙栏河。
琴溪河:
发源于紫萝山,南流经那琴圩入海,长约十四公里。自那琴圩以下可通小船。
那扶河:发源于山窑田的西坑尾,西流到那扶汇合源出丹竹迳的支流,转向南流,过渡头门,入北海湾,长约十八公里。自那扶圩以下可通小船。
联和河:发源于铜锣潭,向西南流经联和圩,注入镇海湾,长约十五公里。
深井河:有东西两源,东源出自牛围山,西源出自黄竹脑,于龙尾汇合于深井,南流过大门、小门入镇海湾,长约十八公里。自深井圩以下可通小船。
横山涌:横山涌承纳大风坳山以南诸山坑水,西流入镇海湾。涌北面的山坑间,有大担水库和小担水库。涌口水深浪静,是优良的横山鱼港。
汶村河:汶村河发源于笠帽山,南流经汶村,于神洲附近入海,长约十二公里。在1969年至1960间,大体依汶村鱼地圩以下的河床,裁弯取直,挖深扩宽,改造成一条长约六公里多的汶村新河,并在河口设置水闸,以兼收蓄淡、防咸和航运之利。现在河源的笠帽山下有饭果岗水库和大陂头水库。
海晏河:海晏河发源于碌古迳—现有碌古水库。它南流经那陵、海晏街于南窦入海,长约十六公里。1959年至1961年,自海晏街另挖七公里长的新河,在旧河东方直趋公角出海。它通过公角水闸的控制,普收航运、灌溉和防咸之利。
长湾河与双洲河:它们东西相接,原称官涌滘。在雄伟的鸡笼山之北,为海晏低地中的水道。它承北面平原与南山之水,西出官涌口(公角山西),东至双洲口,长约十三公里。清雍正十二年,这水道曾疏浚过;1959年至1961年又大加疏浚,并凿通公角山的高地,引河水自长湾出海,以利排洪;还在双洲口和长湾口,设置水闸。现在,官涌滘自中心点鼠山西南至长湾口一段,叫长湾河;自鼠山东南至双洲口一段叫双洲河。双洲河长年通航。
沙栏河:沙栏河源出大隆迳—现有大隆迳水库。它南流经沙栏村,出中门海,长约七公里。在中门海湾,近年筑起三公里长的海堤。上述的诸河河源、河身上建设的水库、水闸和其它水利设施,大大改变台山地理面貌。而这么大量的的水利工程,差不多都是五十年代建设起来的。
备注:本文参考陈中美先生的《台山地方志》,略有调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