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山广海陶驸马墓及其传说故事

(2018-11-01 00:15:45)
标签:

陶驸马

蟇道

传说故事

在广海西村后山,沿着仙人井坑里的临时斋公的洗肠坑攀登,越过团村发电站,在发电站水库侧的路旁,有一块石碑矗立其间。上书《陶氏墓道》四个字。就是乡间传说的一个姓陶的驸马,过世后葬于此间。                            

这里三面环山,层峦耸翠,重霄,蜿蜒起伏。右侧是妇孺皆知的孭仔石。左仙是狗仔山的峰峦,明代余氏石室便在其山腰。后枕无名高峰,前面是团村电站的水库。远眺,广海城全貌尽在眼底。这里有一个像乌龟的小山丘,三面峰峦,又若五条青龙翻滚,所以又有人叫五龙吊凤。这里的山都是郁郁葱葱,十分幽雅,风景宜人,沿着墓道趋前一箭之地,便是陶氏墓。

陶附马墓,有一石碑,刻有“明诰授通奉大夫湖广左布政使二世考三广陶公副配廖氏、王氏太夫人墓”。墓前有不少的旗杆石,那是分居郁林、番禺和新会后人所树的,然而,这个陶驸马有一段故事哩!

陶驸马祖籍新会县(台山当时属新会管治),名三广。他的驸马是怎样得来的呢?说来也是一段奇谈笑话。陶三广原来是一位武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为三鼎甲)。一天,明帝奉母后懿,召集文武三鼎甲未婚者于便殿宴会,请三公相陪。准备为皇妹(也为皇姑)选婿,敦嘱在洒酣之时,请皇妹出来劝洒,合意者,经皇妹一指一点头,太监以锣声一响为准。当时陶三广根本没想到自已会当附马,因为自已是一个粗人,比不上那些谈吐举止,文质彬彬的文士。所以在筵席上自认为是陪衬的一员,故而很谈诗论章,只顾儿狼吞虎咽,大喝大食。洒过三巡,便脸红耳热,额汗沁泌。皇妹在劝时,看到他的狼狈相,便手拉宫娥,指向陶三广大笑。本意谓此人粗鲁可笑。孰料,掌锣太监会错意,表错情,竟而“嘡”的一声锣响了,把姻缘定了下来。当时尽管皇妹有点不愿意,可是皇上一的话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陶三广就这样做了附马。

后来,新会县内狮子头山(现属台山都斛),在籐峡中有一伙匪徒,经常出没,骚扰来往客商,打家劫舍,危害地方。因有籐峡之险,所以官兵屡征不克,只得上报朝庭。皇上以附马为新会人,情况熟悉,因而派他率兵三千前往进剿。一天,他巡视地形,觉得匪徒盘居狮子头的山洞,靠的是攀籐出入,有籐峡天险之称,故屡屡不能捣其穴。谋士献议,只有尽断其籐,截其粮道,困其洞穴,迫使在穷困中纳降。时值新会天旱,粮食失收,三军粮食供应困难。后得端芬梅崖祖借粮援助,卒以功成,尽降匪众。因此,陶附马感端芬崖祖梅公之德,后成契谊,此乃后话。

后来,皇上以新会县广海卫城是南疆之地,需派人镇守,故而在陶附功成之后,仍令其携眷旋乡,镇守营地,并赏赐不少金银珠宝,使其兴建庄园。念其路途迢迢,准其一年一次入朝觐见。

陶附马乃武人出身,为人耿直。初时还一年一度与皇妹入朝晋见皇兄、太后,后来年纪一大,便懒于长途跋踄,也就三五年一朝。因此被当朝的一位莫太监抓到话柄,造谣说他蔑视皇上。又说他在广东招贤纳士,有蓄谋反之象。皇上听了,疑信参半。有人献计,认为不宜鲁莽行事,应传下圣旨,宣召他夫妇入朝相叙,看他动太如何?

他夫妇接得圣旨后,当即准备行装,买了一大批广东土特产为挚礼奉送宫廷,可是,再一细想,又觉得圣旨来得突然,天涯远隔,真相不明,是凶是吉,很难断定。夫妇再三酌议,决定到达京都之后,皇妹先入朝,附马于午门候见。谁料久不归宁的皇妹回来,太后、皇嫂一大批人你拥我缠,问长问短,耽搁了三、四个时辰。等到想起附马仍在午门外,就急急忙忙出来相召。啊!谁知附马左等右等,不见妻子出来迎接,以为是凶多吉少,一急也就不去多想,在袍角中挖出一粒乌金吞下身亡。皇妹见状,哭得死去活来,皇上左劝不,右劝不听。后来查起根源,乃是莫太监造谣生事,于是下旨将莫太监点天灯送其去西天,以此惩其造谣饶舌之罪。

    注:本文摘自刘重民先生编的《广海史话琐记》

台山广海陶驸马墓及其传说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