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坐洋币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世界上银本位置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http://www.sctbart.com/data/upload/image/20180418/1524046239104382.jpg
在清末民国时期,流通市场的钱币混乱不堪,多种外国钱币充斥我国钱币市场,安南银元便是在此时进入中国人民的视野。安南银元俗称“坐洋币”, 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元,银币正面为自由女神坐像,这也是“坐洋”得名的原因,背面的装饰图案为麦穗,法文有“贸易银元”和“法属印度支那”等。
“坐洋币”进入我国后,开始在广东、广西一带流通,因其制作精美,含银量高,深得商民喜爱。法兰西政府看到“坐洋币”银元在中国有利可图,便大量铸造,大量输入。不久,“坐洋币”银元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当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中,“坐洋币”银元已占相当大比例,使中国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法兰西,经贸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坐洋币”银元作为一种历史载体,记录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屈辱历史。http://www.sctbart.com/data/upload/image/20180418/1524046247425670.jpg
此文中的“坐洋币”铸造于1907年,正面的主图为手执束棒的自由女神坐像,坐像的两侧铸法文文字是:REPUBLIQUE FRANCAISE(法兰西共和国)。女神座下方有小字法文BARRE和该币发行的年份1907。银币背面的主图案为一花环,周圈为说明文字,花环上方铸法文为:FRANCAISE INDO-CHINE(法兰西印度支那),银币花环中间的横向文字为银币的面额:PIASTRE DE COMMERCE(皮阿斯特的贸易银)。银币花环下方文字为:TITRE 0.900 POIDS 27 GR(含银千分之九百,重量27克)。整块银币背面文字的中文意译为:法兰西(所属的)印度支那(银币)。壹贸易银元重27克,含纯银千分之九百。正下方中间位置的双火炬中的小字“A”则可视为版别,收藏价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