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寺”名称考证
![[转载]“华寺”名称考证 [转载]“华寺”名称考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民间,对“华寺”名称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华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在青海化隆、循化一带劝化了藏族群众,这些藏族群众皈依伊斯兰教后,以他们的建筑风格,修建了一座清真寺,该清真寺檐牙高啄、雕梁画栋,非常华丽,故名“花寺”。后改为华寺。
乍一听,这个传说好像不无道理。以致现在的许多书籍也以这个传说来说明“华寺”名称的由来。但仔细琢磨,就漏洞百出了。
马来迟劝化了藏族群众,并在当地修建了清真寺,这事一点不假,有被称为“藏回”的当地穆斯林和历史遗物及文献资料为证。但以“花”字来命名一个清真寺的名称,有待商榷。
“花”在中国汉字中,除其名词代表花草之外,其形容词几乎是贬义的,如“花心”、“花痴”、“花花公子”等。并且,形容建筑物时,一般用“华丽”一词形容建筑物的色彩绚丽。但“华丽”的“华”与“花”字也大相径庭。尤其在穆斯林宗教生活中,某人“耶给尼”(立场)不稳定,一会儿信这个,一会儿信那个,这种人的信仰被贬称为“花”。正如华寺门宦第七辈传人的哥哥马玉科先生所讲的那样:“以花字来命名一个清真寺乃至一个门宦的名称是极不严肃的”。可见,这个传说是经不起推敲的,给婴儿取名尚且要斟酌再三,更何况是给一座清真寺命名。“花”到“华”的演变之说,只能说是百姓对“华寺”名称由来的猜测和自圆其说。而后以讹传讹,差点成为约定俗成的事实。
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本人无法向大家公开这个珍贵的资料,来更正这个谬误。要更正谬误,是要有凭有据。今天,我向大家公开的这个珍贵资料,是先贤马来迟亲笔书写的一本经,名为《太理给尼》,其内容是马来迟在麦加朝觐期间的记录。其中的一段记录,恰好说明了“华寺”名称的由来。
据《太理给尼》记录,先贤马来迟在麦加进修九年后,他的导师阿给莱·满肯义再三敦促他回国传教,但他难以割舍圣城麦加和他的导师。一天,他抓着“卡尔白”幔子在哭泣,并向真主祈祷离别前的告饶:“真主啊,求您饶恕我,饶恕我的一双父母,饶恕念了我的《太理给尼》的人,求您饶恕我的穆勒迪(教徒)以及代代的穆勒迪”。这时他的耳边响起一个声音:“喂,艾比理·福图黑(马来迟的道号),中华的古图卜(宗教复兴者)降在了你的身上”。事后,马来迟来到他的导师跟前时,导师紧紧抓住了他的手说:“好恭喜你,中华的古图卜的美誉降在了你身上”。而后,先贤马来迟谨遵教诲,辗转来到青海化隆的藏族地区,开始了他在中华土地上的传教生涯。
在以上提及的这两句话中,对中国的名称没有直接写阿拉伯语的单词الصين
“随尼”,而是用阿拉伯语意译的方式,分开写成“中”和“华”。加强了地域的概念——中原和华夏。以此可以推断,先贤马来迟被戴上了中华
“古图卜”的美冠,那么由马来迟传承并发扬的苏菲派虎菲耶学理可喻为是惠及中华大地的伊斯兰学理。由马来迟主持修建的清真寺被命名为“华寺”就不难理解了。由他创导的门宦被称为“华寺门宦”是顺理成章之事。由于“奥里亚隆拉嘿”谦逊的德性,他是不可能在教徒面前畅言如此命名的原由和寓意,因而导致了教徒们的猜测和自圆其说。由此可见,
“华寺”名称的命名,是一个严谨的决定,而非由“花”到“华”转变而来的。
今天,临夏清真老华寺在立重建碑文时,将“中华大地之清真寺”写进碑刻,是十分贴切的,还原了历史的原貌。
哈三·马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