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的目的与思考
(2022.5.26)易约(杂文)
究竟读《易经》的目的是追求社会科技发展,还是追求个人的富贵,或子孙千秋万代?是当代人读《易经》必须思考的理论课题。
一、《易经》的基本含义
《易经》通俗的说法,一般认为《易经》是基于六十四卦的占筮用书,是科学性与神学性的自然哲学。
二、读《易经》流派的不测风云
湖南最近形成一股领导干部退居下来后,勤于去攻读“新易经”。其抛弃《易经》的基本卦爻内容,逃避晋代郭璞和唐代杨筠松的风水著论,企图以新创演算法去走捷径预测人生变化,演算自然风水现象。寒遇天有不测风云落于读《新易经》者之家,引起人们对读《易经》价值的关注。
三、读《易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思考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发表了有关《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演讲。最近又有人拿出来进行讨论。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敢于踏进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禁区,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可敬可叹的。他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上提出了要发展科学,就要摆脱“天人合一”的思想,“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是《易经》的精神。这个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
应该说,杨振宁先生以科学家的独到视角,发现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的弊端,是有道理的。中国哲学缺乏推演式的思维方法,没法构成抽象的理论架构,是现实存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我们不能否认。
许多人动辄提出德国科学家莱布尼兹受《易经》启发,把六十四卦的变化和阴阳爻理论运用于科学,发明了二进制运算模型。那么我们又在这个大的理论框架下产生了什么科学发明?如果莱布尼兹没有发明二进制,中国人能发明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