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楹联格律》

(2019-06-01 11:40:55)
标签:

杂谈

《楹联格律》

《楹联格律》

(2019.9.10)

格律 程克昌整理

一、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 联:平。例如 虎 雨 画 墨,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例如 上海 彩凤 绿叶 良友,宁波 金龙 红花 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上联: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例如: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

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 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夕字古仄)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杰字古仄)

5、五言联格律

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

7、七言联格律。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名传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压字古仄)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 地到无边天作界===山臻绝顶我为峰。 (绝字古仄)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其余照此类推。一般八言以上(含八言)联的平仄可视节奏而定。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几点说明:

在联句格律上,目前联界并存着三种规则。允许在应对和撰联时只顾其一。(1)“诗词格律”,五七言对联遵从诗词长短句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不过不可滥用这条宽大政策,也就是说,放宽一、三、五位置上的字的平仄要求,一不能包括尾字,二不能因此而出现孤平,三平尾等犯忌的现象。)(2)"马蹄韵"规则,即如上面叙述的一些规则。(3)“意节说”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比如联句中使用了3个字或四个字或者更多字的专名、成句,(如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因特纳雄耐尔)这时可遵循“节奏点交替”规则灵活处理(如:“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2(字越少的联,如三字、四字的联,越要讲究平仄分明)。3(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对联中混用)。

三、句脚平仄规则

当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有若干句时,每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简称为句脚)的平仄安排也要讲究,一般是按照马蹄韵为准的(也有例外,叫变形格)。句脚的句型多样。例如:堂堂正正做人,纵使清贫亦富贵;(平仄) 认认真真干事,虽无壮举也英雄。(仄平)。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说明:句脚平仄规则其实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联杂志文章《评长联句脚平仄安排的几种思路》(陈学易)一文中指出,长联句脚平仄如何安排,是对联声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对联学的理论建设,而且将深刻地影响到对联文学的创作。 关于这个问题,当代论者主要有三种解决的方法和思路。一、平仄颠倒组合法,就是将句脚平仄、颠来倒去的任意组合。包括全平全仄的组合。二、马蹄韵模式法(上面介绍的就是此种方法)马蹄韵就是“平顶平、仄顶仄”,“马蹄韵的句脚规则,就是句脚的平仄交替规则”(余德泉编著《对联格律?对联谱》第三十三页)。汪涛先生说:“马蹄韵的涵义实际也就是两平两仄交替的法则” 三、三原则指导法,即?摒除单调。?疏散同声。?平衡平仄。长联驾御不易,初学者对长联句脚平仄了解一下联界流行的思路,并弄清楚一下马蹄韵模式就可以了(对联的六要素)。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不举例了)

(二)词类相当(又称词性相当)

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數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

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一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

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

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

四、马蹄韵即:

这种平平仄仄交替变换的联律,其句脚节奏规律和联内音节点规律状如马蹄行进之规律,故名马蹄韵。马蹄韵包括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句脚规则,指若干分句组成的对联一边,每个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分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