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姚庄回族乡:游在乡村美在舌尖
| 分类: 三农 |
干净整洁的公路两旁绿意融融,景观廊道内茂林修竹、苍翠欲滴。引人注目的还有矗立在旅游大道上别具特色的“迎四方”牌坊,牌坊通体红砖垒砌,采用四方十六柱四十八楼框架形式,结构紧凑,气度非凡。
“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全域休闲环境,发展全域休闲经济’目标,按照廊道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的基本思路,在全省率先对乡村道路进行廊道化建设,推进百果围村,发展四季采摘,先后建成生态廊道2500亩、百果园750亩、共享菜园26个。”姚庄回族乡党委书记赵战营介绍说,全乡6个行政村均实现了“一村一主街、一广场、一公厕、一花园式村部、一花园式卫生室、一花园式学校”,绿化率近65%,14个自然村100米宽的生态廊道已贯通。
一方好水养一方人,姚庄乡现有总人口10260人,其中百岁老人2位,90岁以上67位,80岁及以上256位,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最年长纪录者119岁(已故)。
除了美景,姚庄的茶水远近闻名。运粮河畔老井茶馆入座近半,伴着悠扬的古筝,46岁的老板张战伟和父母一边招呼来客,一边烧水泡茶。老井茶馆已逾百年,张战伟是第五代传人。“我是在茶馆里‘泡’大的,10点到11点人最多,三四百人吧,很壮观的。”张战伟笑着说。
姚庄不产茶,但史上闻名中外的万里茶路从这里穿过。相传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平定令尹斗越椒叛乱后,在郎庙村饮泉水,赞之“琼浆玉液”,名之曰“玉泉”,后人作《玉泉亭记》刻碑保留至今。北宋仁宗嘉五年(公元1060年)大文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携眷由川赴汴途中,就曾在此歇息品尝。几个世纪以来,这里茶肆林立,饮茶风俗一直盛行。
如今,这里男女老少依然喜欢相约品茗,大小茶社16家,饮者不分尊卑长幼,每人三五元就可举杯品茗,论古今叙乡情,无不快活。


与此相距2公里的四海茗轩饭店也是食客云集,16个单间和大厅及户外餐桌均座无虚席。“我们可同时接待300人就餐,周末最忙,都是老顾客提前预订的,当天来基本订不到。”饭店负责人买帅说,他们接待最远的食客来自新疆和内蒙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