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之争:福建宁德VS浙江温州
--先发优势和后发地区的“恩怨情仇”竞争态势
文:光明人家
2022-02-22
浙南与闽北之间山水相临,人文相近,两地民间往来历史悠久,人员交流频繁。福建宁德与浙江温州素来有地缘、人缘、商缘、情缘、文缘等“五缘”之称。尤其是温福铁路和沈海高速通车后,更是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从温州的苍南到宁德的福鼎,也只需花二十分钟的路程。
但实话实说,原来宁德在很多温州人眼里,这是一个落后的地方。宁德原是为温州的“后花园”。但近些年宁德发展迅猛,特别是在由于宁德时代的带动下,宁德在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上的布局,越来越细化,整个宁德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整个产业处在朝阳产业阶段。对于温州而言,宁德这个邻居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个迅猛的追赶竞争者,更应该是催发温州再创业再发展的原生“动力”所在。
一年一个样,宁德大变样
在去年(2021)的福建省的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大事中,有两大新闻,一是福州市的经济总量(GDP:11324.48亿元)超越泉州市(11304亿),首次成为福建省第一经济大市。二是宁德市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大关,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95位)。
据宁德2022年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宁德地区生产总值3151亿元,增长13.3%。在过去五年内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510亿元,连跨2000亿、3000亿大关。而在2021年一年的时间里,增量达到532亿元,GDP名义增速达到20.3%,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百强城市前列,福建省首位,宁德的GDP连续超越莆田、三明、龙岩三城,排至全省第五。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水平有着很大的跃升。
![[转载]邻里之争:福建宁德VS浙江温州 [转载]邻里之争:福建宁德VS浙江温州](//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当然一个城市发展不可能一天就变样。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趋势。而目前宁德正进入高速度发展时代,宁德2021年GDP总量已经达到3151亿(温州为7585亿元,相当于41.5%),并连升12位,成为全国百强城市中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而人均GDP也已经达到100136元(这个已经完全超过温州地区人均GDP79234元),当然GDP并不能代表全部,只是众多数据参考之一。
而从细分数据上显示,宁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5%,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1%,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达到93.7%。显然,宁德的快速增长,与宁德时代的表现密不可分。这也就是被众多网友所言之为“刷GDP之神器”缘由所在。
“深藏功与名”的宁德,由此也被视为合肥之后的又一个“赌城”。当然这路子是选对了无疑。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而言,一个后方地方赶超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建设。这里主要着重来说说近年来宁德产业发展与规划,及项目建设布置。
对于宁德而言,由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已成长为由两个千亿产值和两个200亿产值产业构成的产业集群。亦由此更为明晰。到2025年,宁德还将争取迈入“万亿工业时代”。这样的目标,在过去可能“想都不敢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宁德市主城蕉城区GDP首次跻身千亿城区,增幅居全省之首,据统计,2021年蕉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8.59亿元,首次跻身千亿城区,同比增长29.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
大项目拉动
水涨而船高
宁德市熙邻南平,东望台湾,北接温州,南连福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台湾经济区的交接位置,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自撤地设市以来,宁德市人民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力求先行”的闽东精神,集聚合力,赶超发展,完成了由“沿海经济断裂带”到“沿海经济增长极”的快速锐变。
数据显示,2007年,宁德GDP仅470.51亿元,不仅远低于温州市2157亿元的经济体量,即便在福建省内也处于末位。环顾四周,宁德北接温州、南接福州,在两个经济大市“包围”下,宁德成了“灯下黑”区域,被外界称为沿海“断裂带”。而近年的宁德的崛起,其实就是工业的大投入,大爆发,主要得益于大量大项目的集中落地和投产。
曾经几何,宁德是为温州的“后花园”。温州人投资宁德众多,据2009中新社报道,在宁德的温州商人已达五万人,创办企业二百多家,投资总额达二百多亿元人民币。特别是温商在宁德创办的青拓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2018年产值破千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
在青拓集团的引领下,宁德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吸引了甬金、宏旺等上百家产业链企业抱团聚集,实现了从上游原材料冶炼到下游不锈钢加工贸易全链条贯通。据官方统计,2019年宁德市不锈钢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4家,不锈钢粗钢产量465万吨,约占全国15.8%。温州人为宁德的发展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外一个就是宁德时代的落地。据《南方周末》报道,早在2000年,决心发展工业的宁德开始向外寻找“投资人”,并将曾毓群纳入招引名单当中。自2004年起,宁德当地官员展开持续3年的邀约和拜访,最终打动了有乡土情结的曾毓群。
4年后的2011年,宁德时代正式落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消费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率连续六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连续两年居全球首位。
从工业项目签约数据来看,去年上半年,宁德全市新签约工业项目116项,总投资达到408.6亿元,其中四大主导产业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306.97亿元。与此相比,2020年,宁德全年签约工业项目242项,总投资563.42亿元。
去年,除位于三都澳、车里湾两地的项目外,在宁德代管的福鼎市,作为宁德时代全球布局的最大单体项目,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年内完成从签约到投产的全过程。该项目规划产能120GWh、产值超千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及第三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
在宁德的福安,同样传出宁德时代第四期项目动工建设的消息。据报道,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主要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达产后年产值500亿元。同样是2020年,在霞浦县,由宁德时代和一汽集团合资建设的霞浦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达200亿元。宁德时代“多点开花”,推动了宁德产业版图加速构建。
要先有里子 后才有面子
2021年,温州市经济增长为7.7%,浙江全省垫底,增量仅为714.1亿。与宁德市的增长13.3%比较。有些面子上挂不住,昔日的大哥和小弟,位置今天比较尴尬。宁德,这个温州的近邻与后花园,在区位、空间、基础条件无明显优势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的成绩单:其招大育强的魄力和成效令人油然生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之感。
其实在2019年,温州市政代表团就曾组团访问宁德。《温州日报》在随后发表的评论员文章中称,宁德“这个温州的近邻”,“区位、空间、基础条件无明显优势”,但“招大育强的魄力和成效令人油然生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之感”。文章认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宁德,温州需要“敞开胸怀,虚心学习、用心交流、诚心合作”。
这背后是宁德和温州多年的“恩怨情仇”。宁德首个步入千亿的不锈钢新材料产业,离不开当年温州青山集团因环境限制而在宁德设立的青拓集团;而在宁德时代“崛起”同时,温州也曾从上海引进威马,但有分析文章称,由于供应链本土化水平不高等原因,威马难以提升温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当然,总体上来看,宁德市与温州市尚不是在一个档次竞争的城市,温州的对手应该是福州市、宁波市等国内强二线城市为对标。本文最主要的一点启示意思是,宁德市从东南“沿海洼地”到“发展高地”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赶超路径给了温州诸多的启示。今后温州在推进自身转型跨越、精彩蝶变中增优势,归根结底还需要发挥温州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拿出拼劲、闯劲和韧劲,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从宁德发展对照温州,宁德的实践启示温州,要靠抓实“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要用好温州与温州人这个金字招牌,把上级给的一条条政策用好用活,让招引来的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从而依托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真正让“金字招牌”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成为撬动温州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纵观近年宁德市高速发展之路,其实就是瞄准高质量发展航向,集中力量引进一批产业前景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迅速形成一批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引擎”。于温州而言,今后要以大平台为依托,以大项目为抓手,拿出谋项目的用心、上项目的决心、服务项目的精心,聚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敞开胸怀,虚心学习、用心交流、诚心合作,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温州才能在一次次自我突破中不断创造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不断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