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29、【旧文今读】边听边想

(2023-09-19 21:10:22)
标签:

杂谈

图片


429、【旧文今读】边听边想

【旧文今读】

 

边听边想

 

2015.10.11

李丕夫

 

忽然想哀乐,因为突然想起了1976年于是下载,边听边想。

听着那庄严悲凄的旋律,眼前便油然浮现出1976年的一幕幕。那一年在中华大地上回响的哀乐声,肯定是空前的,也应该是绝后的。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走进了天国,人民哭得昏天黑地;7月6日,朱德大元帅安息于八宝山,国人得撕心裂肺;9月9日,毛泽东主席永远睡了,人们痛得肝肠寸断

那哀乐,像山崩地裂声,像晴天霹雳炸,碎了全国人民的心。那情景,那感情,我亲历亲受,没有半点虚饰,没有一丝夸张。

我不想说是论非,更不想涉及政治,思维的落点:由哀乐想到死亡。

我是一个乐天派,我主张快乐人生,实际上我也是快乐的,今天在这里说死论活,决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按照哲学思维,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具体的“这一个”,很难找到一把尺子量度一切,在普遍中总有特殊,唯有死亡,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在一切的面前体现着它的一律和公平。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是在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

来到尘世,都想潇洒走一回。

如何才能潇洒”?哲学家:悲观 + 执著=潇洒  。我想这“悲观”主要指“终极结(死亡),这“执著”应活的过程意义

 有人会说,既然死不可免,那就用不着“念念不忘”。圣人说:“生死由命“不知生,安知死

我想倒过来说:“不知死,安知生?”

理由如下:

一、想“灯一灭”(死亡),一切都与你无缘、无分、无关。意识到这一点,有生之年, 你还想、还会不知餍足地贪占吗!知足常乐,常乐知足,这就是常想“灯灭”的“佛果”。

二、常想“灯灭”,想通看透,你就会坦然,淡然,人淡如菊,无恐无惧。烦还能让你恼吗,苦还能让你怕吗?

三、常想“灯灭”,你就会心宽。看破是非成败,鄙弃锱珠必较,远离名缰利锁。你就会真正明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真谛义。

四、想是为了放下,想是为了不想,想人生终极的无意义是为了当下更有意义要哭着来,乐着活,笑着走。

五、社会学家说:生存快乐的要素,物质财富占不到一半儿,主要的是心境和心态。也就是灵魂精神层面。所谓“看透”,有社会问题,有人事关系,最关键的还是看透生死。

其实,在道理上,人人都懂,因为它是常识问题。但从心理上,感情上,在灵魂深处,对死,多数人怀着一种“无明”的恐惧。不然,宗教就失去了传播的沃土,迷信、邪教也就难以施展它的魔力。 

我每一次去殡仪馆,每听一次哀乐,心里的平静就多一,心中的红尘就落一层。 

回来常常感慨:

人生“六如”,来去“二无”,如是而已。

【注】

【灯灭】

俗语:“人死如灯灭。”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锱珠[z zh]必较】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

(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六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亦如,应作如是观 。”

---《金刚经》)

“二无”】

《红楼梦》太虚幻境对联:

“ 假作真时真亦假,为有处有还。”

429、【旧文今读】边听边想

429、【旧文今读】边听边想

429、【旧文今读】边听边想

429、【旧文今读】边听边想

429、【旧文今读】边听边想

429、【旧文今读】边听边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