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59、【七律】忆旧年

(2023-01-14 01:02:32)
标签:

诗歌



 359、【七律】忆旧年


七律

忆旧年

 

李丕夫

2023.1.14


下平一先韵)

月黑星明夜不眠,五更爆竹响连天。

举杯共祝平安福,守岁同欢喜乐年。

红烛摇摇祀神圣,香烟袅袅祭先贤。

人和家暖团圆日,醒作青牛醉似仙。

 

 

【七律诗谱】 

首句仄起平收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符号说明中:可平可仄。

【】:要求对仗。

 

  359、【七律】忆旧年



【读生活】

红高粱时代的年味儿

 

李丕夫

201227

(正月十六)

 

我的故乡在高密东北乡,与作家莫言邻村,电影《红高粱》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我们村东的青纱帐里。

青纱帐里的主要成员是高粱族。在广阔无垠的大平原上,高高的密密的满坡高粱,挤挤连连,犹如林海,一直绿到天边。当高粱成熟的时候,红红的穗子像绣球悬空,滚滚涛涛,如火似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画家瞠目,诗人低眉。在文学作品中,红高粱是淳朴敦厚的象征,在现实的生活里,它却是贫穷艰难的标志。青纱绿帐的诗情画意,是汗滴黑土的闪光,是涝洼地里的风景。

随着生活的提高,高粱家族渐行渐远。到1987年,当张艺谋领着巩俐、姜文到我们那里拍电影《红高粱》的时候,只能拿钱租种了。如今,红高粱在高密几乎绝迹,但红高粱时代的年味儿却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浓烈了。

解放前我们家是赤贫,解放后虽然分到了几亩地,但生活依然贫穷。为生存计,高地多种地瓜,洼地主种高粱。地瓜干、高梁面,就是穷人维持生命的奶酪。遇上春荒,还得勒紧腰带挖野菜充饥。

阅历让我深信,穷人在过年那几天能吃上几顿肉饺子香饽饽,跟富人买了宝马装满美酒肥甘一样的快乐,快乐是没有贵贱之分的。

过年了,家人除了忙口福外,更多忙的是心福。

敬祖是心忙的首件大事。除夕头晌(上午),上坟祭祖,家家不外,和今天一样,烧纸寄钱。不同的是,那时给祖宗回家的川资是要用“纸凿”打上铜钱印的,印完,还要“花”(将纸捻开),叠成一摞摞,再备几扎香,外加半瓶白水。现在我想,那瓶应是观音净瓶的象征吧,只一点点玉液,就可以供祖宗洗漱喝茶和饮马,但决不会代表酒,除夕路上醉酒是要误归期的。过晌(下午),家父在天井(院子)里早早用灶灰画出一个个圆圈,放些谷秸,是当下为祖宗的马匹备的圈(juan)槽和饲料,还是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仓满囤圆?抽象派绘画,你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天傍黑,要举行的是请财神的仪式。祭盘里放有香炉、冥纸、祭品。哥端盘,我打灯笼,到房后,按照“灶码头”(木版年画。上方刻有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与各种财神爷所在方位,下方是财神爷像)指示的方位,焚香烧纸磕头拜请。回来的路上还要在门口放一拦门棍,以防野鬼骚扰,尽管门旁早已插上桃枝辟邪,还是要小心为上,再布一道防线,以求万无一失。

最难忘的是五更过年。

按规矩,请来财神,收拾停当,全家就要团聚喝酒守岁。可我们家穷,一年的积蓄除了买过年的必需品之外,所剩无几,再说我们家的所有人至今也没有一个能喝酒的,于是这个程序就省略了。

“餶餷”(gu zha)(饺子)包好了,一切就绪了,人也都累了,只有那盏如豆的煤油灯因加足了油不知疲倦地亮着,鸡不叫,狗不咬,先睡一觉吧。

当远处零星地隐隐地传来爆竹声的时候,五更时刻便到了,渴盼的年庄严地来了。

娘隔着被子轻轻地拍拍我,我就醒了,大人们都灵性,早就起来忙活了。我睁开眼,看到正面堂屋里一片光明,“搁摆儿”(供桌)上的两支大蜡烛在高高的蜡台上忽闪忽闪的亮着,照着墙上挂的“家堂祝子”(挂式家谱)和供品,一切都在庄严肃穆静默中进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虔诚和恭敬。三柱高香,轻烟缭绕,“祝子”上的人像栩栩如生,神灵临界,祖宗尚飨。

什么叫神圣?我想这就是!

我娘下好饺子,先盛出两碗“供仰”,然后大声说:“过年了,都上炕吃餶餷!” 饺子是素的,馅是菠菜、豆腐、粉条,还要包一些铜钱在里面。我至今记得有“乾隆通宝”。

下饺子前,男人要到天井里放鞭炮。鞭像两排辣椒,玲珑巧,响起来噼里啪啦,不震耳朵。

吃完了饺子,儿女们就要向祖宗和爹娘磕头了。第一个敬祖上,第二第三个,敬爹娘。磕前嘴里先说:“大(爹),给你磕(ka)头!”“娘,给你磕头!”爹娘齐说“好了,好了,年到了,上炕吧!”吃完了,小孩就“领赏”,给压岁钱。最多给五百圆(元)(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当时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那时,一百圆(货币单位相当于今之一分),五百圆,就是五分钱,但那时可以买一只小泥老虎和两三个摇拉猴。

这一切结束后,天就放亮了,穿上新衣裳,到村东祭拜土地庙去!土地庙虽小,但土地老爷是万万忘记不得的。

千门万户曈曈日,接下来就是串门拜年。因为我家是流落至此的外来户,没有多少亲戚可拜。于是,十几岁的我,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可以自由地飞翔,任意择枝了!

记忆尘封已近六十年了,至今历历在目,念恋弥满心中。

那份孝亲敬祖的真纯虔诚,那种庄严肃穆的年夜祝祷,那种把年融入忙中的传统文化风味,那种淳朴无华的红高粱风采,已经渐渐隐去,去而不再复返了。

大学毕业后进城了,年也跟着城市化市民化了。四十几个年轮转瞬而过,它在我心中留下的痕迹,除了吃喝玩乐忙外,残留的就是累烦。一言难尽,无可奈何。正所谓“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青岛的冬天一向都是温和的,现在,立春了,元宵节也过了,外面比三九天还冷。



 
 359、【七律】忆旧年

359、【七律】忆旧年

 
 359、【七律】忆旧年

359、【七律】忆旧年

 359、【七律】忆旧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