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标签:
杂谈 |
【杂谈】
闲拉呱
(之十)
李丕夫
2023.1.5
习主席说:“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千年之后,东坡先生能幸遇伟人知己,真可谓不朽矣。然则习主席为何在此对古人独钟苏轼?苏轼的这句话出自哪里?这是怎样的一篇文章?于是就有了今天“闲拉呱”话题。
苏轼这句话的出处
他的政论名篇《思治论》第三部分:“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古代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向最难处进发,追求最远大的目标,靠的是什么呢?)
苏轼是一个多方面的人才,只不过他多方面的才能都被他盛大的文名所遮蔽,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这篇政论文长达二千多字。前贤评价说:“读此文如登千层宝塔,层层壮丽,令观者应接不暇。”
苏轼写此文的时代背景
这篇《思治论》,是苏轼政论文的代表作。苏轼做这篇政论的时间是宋仁宗嘉祐八年也就是公元1063年,当时苏轼36岁,正在凤翔任职。此前,仁宗朝也曾经发布过很多政令,希望改革,其中比较大的一次,就是由范仲淹、富弼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但效果都不理想。苏轼有感于此,于是写了这篇《思治论》,希望对朝廷有所裨益。
习主席引用苏轼《思治论》 中的那段话
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
【原文段】
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且非特圣人而已。商君之变秦法也,撄万人之怒,排举国之说,势如此其逆也。苏秦之为从也,合天下之异以为同,联六姓之疏以为亲,计如此其迂也。淮阴侯请于高帝,求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而西会于荥阳。耿弇(yn )亦言于世祖,欲先定渔阳,取涿郡,还收富平而东下齐,世祖以为落落难合。此皆越人之都邑而谋人国,功如此其疏也。然而四子者行之若易然。出于其口,成于其手,以为既已许吾君,则亲挈而还之。今吾以自有之天下,而行吾所得为之事,其事又非有所拂逆于天下之意也,非有所待于人而后具也,如有财而自用之,有子而自教之耳。然而政出于天下,有出而无成者,五六十年于此矣。是何也?意者知出而不知收欤?非不知收,意者汗漫而无所收欤?故为之说曰:先定其规摹而后从事。先定者,可以谋人。不先定者,自谋常不给,而况于谋人乎!
【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