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角里老建筑》席氏厅堂:上海《申报》创始人席裕福的家

(2016-03-20 09:45:27)
标签:

原创

历史

建筑

    宅老的魅力在于,历尽时光的变迁和沉浮,它里面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仍有着道不尽历史光耀。

    本镇东街席家弄内席氏厅堂这样一幢明代老宅,时隔四百余年,虽门庭破落,荒草丛生,但一眼望去层层的“船形脊”“马头墙”,似燕轻展,如马头昂;仪门、墙体上的砖雕,比比皆是,花鸟走兽,精雕细刻,栩栩如生,都见证了当年这个显赫人家的气派与不凡令这大宅门被列入上海不可移动文物的行列 

席氏厅堂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籍洞庭东山,有席氏祖上第三十一世席永培,因避寇乱,迁来朱家角建房定居,繁衍子孙,遂成镇上望族。

   席氏古宅是典型的明代宅第建筑,庭院深深,古朴精到乃古镇民居建筑文化之经典。

   整个宅第占地颇大,座南朝北,东湖市河南临祥凝浜,前后共有六埭进深,现仅存四进靠河头埭三开间楼房,一进临街为轿厅,三开间楼,七架梁,一式花格窗二进为大厅,正墙门前分竖两座扁圆形石墩,雕有麒麟仙桃。三进为正厅,整厅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据老人回忆,当时厅内细节极为讲究,但凡梁、柱、石墩、屋顶、斗拱都有装饰,或石雕,或木雕,或油漆彩绘,气度非凡,是席氏家族婚丧喜庆的主要场所。   

    特别是头厅仪门上的砖雕席氏古宅最精华之处,上方中央有“乐且有仪”四字,两边雕有“石榴喜鹊”“祥云仙鹤”“莲花海棠等富贵益寿图案,造型生动逼真,雕刻细腻入微天井围墙上用水磨方砖贴面,四周均有精细砖雕,据传围墙有一块鲤鱼跳龙门的浮雕,毁于太平军进驻本镇的战乱中,后雕一方重第四进则朝南三开楼台,上雕栏凉台走廊,在这里登高远望,四周田如锦绣,树如烟云水乡野景一览无遗。

往事如蒙尘之珠,细细擦拭,方能一瞥昔日光彩。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是,席氏大宅门内曾出了个沪上赫赫有名的报业大王——席裕福。

席氏第三十八世席裕福,兄席裕祺,同为留洋人士,现在的话说,都是“海”。两人皆精通英语回国后决心以实业立家报国。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汉口路创办《申报》,席裕祺担任经理。当时各省筹办水旱捐赠,以申报馆为捐款之集中点,款额有数万之巨,由席裕祺经营出纳,帐目清楚,无一差错,因而声誉卓著,《申报》也办得红红火火。后席裕祺病故,在弥留之际,力荐弟弟席裕福任经理。席裕福接任后不忘兄嘱,办事认真踏实,《申报》日趋发展。宣统元年(1909年),英人美查小赚了一笔后回国,申报由席裕福出资七万五千银元购进,从此《申报》成为由中国人自己控股掌握国人自己手中,席裕福成为中国人自己办报先驱,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晚年席裕福因体衰多病,回朱家角开辟至安亭的航班,衔接京沪铁路,便利商贾往返,在井亭港开阜永碾米厂对繁荣当地的经济起了很大作用,后于1931年病逝,享年65岁

    名人故居是城市文化宝贵资源,其遗存的历史故事对社会开展乡愁记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也可增添文化景观。据悉有关方面正积极考虑席氏厅堂对外开放,此来增加古镇的文化内涵

http://s5/bmiddle/005ZaZdkgy70fTAEGY414&690

http://s13/bmiddle/005ZaZdkgy70fTBYHKs3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