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昭:背着“谋逆”骂名的权臣

(2022-03-29 10:01:57)
标签:

司马昭

羊车望幸

三国演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

分类: 历史杂谈

司马昭:承父兄大业,终三国乱世

说来有点小奇怪,司马家在历史上的声名一直就很差,尽管有着结束天下三分,天下重归一统的伟业,但似乎并没几人给他们隔空点赞的。

相比较其他结束乱世的开国君主,奠晋国基业的这几位,倘若不是沾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光,怕是人们连名字也是想不起来的。

不过,这司马昭应该不会,即使没有《三国演义》捧场,世人也是知道其名的,因为那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出名了,而且典故中直接将他的名字道了出来,所以,想不出名也是不行的。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刘备、孙权自是英雄,周瑜、诸葛亮这一众人也都是英雄,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诡异的,极少有人将司马氏视为英雄,连那“狼顾”的司马懿更多的时候,头上的光环中一直显现的是阴谋家三个大字,更不要说他的后人了。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b1d4af470f7d4e769a2d3a0aab420fd7?from=pc

但从感觉上来说,上述这些人可称英雄,而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专揽国政,最终成就一统天下之人却算不上英雄,这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不过,司马昭有个最欣赏的人,也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登广武山,观楚汉争战之地,慨然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刘邦和项羽,其实,放眼历史长河,如果这两人都不算英雄,那潜台词是不是说,你司马氏一家连英雄的边边也是不沾的。

不说是一般人了,就是他们的后人,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听得他祖辈得天下的手段,都自觉没脸见人,担心这天下如何能长久;原文为“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所以,世人反感司马氏,也是有道理的。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9fe39c913a8a43d68433e94db558e2fe?from=pc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早年随父司马懿抗击蜀汉,多有战功,后受封晋王,54岁时病逝,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其为晋文帝,庙号太祖。

在司马氏这几位当权者中,司马昭因为曹髦说的这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恶名远播,曹髦是当时司马氏掌控下的傀儡皇帝,一直被司马昭挟持得不能动弹半分,遂忿然有此言。

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说,司马昭篡位之心世人皆知,只是时间早晚之事,所以,这个愤青皇帝实在不能忍受,于是招集了一帮如家丁般的乌合之众,前去攻打司马昭。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580ac55f97674b7d97c90d0740df2da7?from=pc

这完全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对话,失败是必然的,只是面对挥舞着刀剑的皇帝,司马昭的那些兵士一时还不敢下狠手,毕竟,那是皇帝啊。

而此时,当司马昭的爱将成济不知所措之时,在宠臣贾充的一声断喝下,使得成济一戟将曹髦刺翻,这位年青的皇帝就此一命呜呼。

不得不说这曹髦是最像乃祖,也最具勇气的曹魏皇帝,他是明知不敌司马氏的势力也勇于搏命,我是真不愿意将鲁莽二字加在他的身上,因为,我必然要为他的血气方刚而喝彩。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96640a20d5cc4a10be37050fe43e4403?from=pc

曹髦的被杀,其实可以算作一个意外事件,也不是司马昭愿意看到的,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将其弑之而自立,因为,自古以来,虽然欺君,囚君,弑君者多多,但将皇帝当街斩杀,这司马昭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所以,他必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行此极端之事。

事情的发生简直是跌破人们三观的下限了,我不知道事发之时司马昭在何处,也知道这事也非他亲自所为,但这个责任是他必须要担起来的,就如同民国时期发生的镇压学生运动,军警开枪打死刘和珍,必须要段祺瑞负责一样。

皇帝竟然喋血街头,这弑君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司马昭不得不将凶手成济当了替罪羊并诛其九族,但是,依然是难平众怒,不但很多依旧效忠曹魏之人掀起了反抗的浪潮,也遭到本集团人士的责难,虽说很多人知道以后必定是司马家当政,但在太难看的吃相也太让人受不了的。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bac943999a884362b37b2f3c5af4c863?from=pc

其实,如果从司马昭的角度来看,他只是继承了父兄创下的基业,顺势而为,从能力来看,也许他相比之下还要稍稍地弱一点,而篡位之心我不敢说在他父亲司马懿时就是既定方针,但在其兄长司马师时就已形成,这应该是肯定的。

他本来并无上位之念想,只是因为司马师早逝且无子,这篡位的重担便有些意外地落到了他的头上,虽然从过程到结果的数据中,他都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但是,“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而四方不动。”却也不失为一个合格继承者,至少是在他手中,将家族开创的大好形势保持了下去。

当他将权力传给儿子司马炎时,一如那曹操传曹丕一样,立马便逼得皇帝禅让,于是,城头又换大王旗,司马家彻底替代了曹氏统治,开启了一个新王朝的进程。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7e6e25dc091246fe9d53665c959f6416?from=pc

在他执掌权柄的十年间,最大的功劳有二,一是镇压了诸多不服的朝臣和地方势力,其中包括威胁最大的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叛;二是灭了蜀汉,虽说还剩下一个东吴,但就形势来看,早已是形成了碾压之势,灭吴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说他结束了三国乱世,当无异议。

虽然因曹髦的那句话,司马昭身上也被贴上了“野心家”和“阴谋家”的标签,但却非仅靠着野心和阴谋就能驾驭群雄、荡平巴蜀、威服江东的,这其中还是有着他才干和魅力的因素才能完成的。

在军事上,当蜀、吴两国人才凋零之时,司马昭的身边却聚集起一众当时顶级的人才,钟会、邓艾、羊祜、杜预,哪个不是当世之才,包括后来上演的“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那六路攻吴的战将,无一不是司马昭留下的财富。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bdbd167c169044caaee0a6c4f1ff963a?from=pc

在政治上,他轻田薄赋,废除了屯田客制度,将数十万户被捆绑在军事上的屯田客,转化为自耕农,摆脱了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他主持编撰了《晋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将儒家的人文关怀注入其中,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在文化上,他尊重文士,即使对不合作的“竹林七贤”,也采取放任或拉拢的态度,否则,就不可能出现那些文士们逍遥山林,纹枰对坐,弹琴论道,醉酒高歌,俯仰赋诗,品评文章那般乐哉悠哉的情况了。

当然,嵇康的被杀,为他带来了的负面影响,但那是另外一种情况,对于一位有影响力且总同他对着干的文坛领袖,杀鸡儆猴,也是可以理解的,曹操倘对杨修下狠手,一个道理嘛,只是可惜,那千古绝响的《广陵散》飘散天际,从此失传。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a1d670da4549470b905b62408f7b5f5f?from=pc

在个人修养上,司马昭亦是可圈可点之人,他不奢侈,崇尚节俭,绝无骄奢淫逸之举;他为人还算宽厚,对十数万反叛的降卒“一无所杀,分布三河近郡以安处之。”这比起屠城的曹操来,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去;特别在对待投降的蜀汉降主刘阿斗,更是宽容,为后世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

他首创为官清廉并率先垂范,第一次提出了“清、慎、勤”的为官三原则,为后世考核官德树立了具体而切实的衡尺,就这点来看,他虽不能算是英雄,但说他是一位有为之人,当是不虚之言。

跟其父兄相比,司马昭更像一个文青,虽说在镇压反对势力上也行铁腕之事,但总体说来,他妥协的时候更多,也不擅长权谋,他自不是雄才大略之主,却是一个在守成上绰绰有余的权臣,直到将这一大好局面,平稳地交到儿子司马炎手中。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3bfb68690cc740b4b40c631b7284e1e3?from=pc

司马昭显然是被历史太过轻视的一位人物了,尤其在今天,人们大概只知道他篡位之心“路人皆知”,而将他打入弑君犯上、篡权夺位的不臣之列,对他曾经的功业,也刻意地漠视,以至于他的形象一直是以负面示人。

自古篡位大有人在,而开启这一扇门当属曹氏集团,司马氏只是发扬光大而已,而东晋之后的五代,更是将此上升为一个常态,如同阿Q调戏小尼姑般,“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权臣只要有实力,便会毫无顾忌地重建新朝,绝无一丝的不安之感,包括后来的宋朝,但是,曹操可称为英雄,而司马一家只能配享阴谋家,这是否有些不公啊。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3fb6b6be466e4f9ba850033046059555?from=pc

司马昭的野心,来自于父兄给他奠定的基础,司马昭的权谋,是依赖于父兄给他留下的一众拥戴司马氏的朝臣,他是看着父兄如何一步步走到能恣意摆弄皇帝之位的,所以,他行起事来是绝无僭越之感的。

他毫无阴谋可言,所做之事都是在阳光之下来做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天下昭昭,路人尽知,如果都是在黑暗中做些谋逆的小动作,路人何以知!

老子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从司马昭来看,他连阴谋家的边也是不沾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搞阴谋,如果说他父亲司马懿还能算阴谋论高手的话,司马昭根本就是个“白卷先生”,所以,阴谋家这三字是贴不到他头上去的。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ea15d07b5dcc40e9bb32b0a3caf90871?from=pc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对司马昭是赞赏有加,言其为“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对篡位一事,归结为曹魏政权的“失民”,而司马懿父子是顺民心而为之,“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也许有人说,作为东晋史学家,自是要维护主家利益,为其唱赞歌的,所说不足为凭。

须知,习凿齿乃是位“秉笔直书”的学者,他主要生活在襄阳,正是他提出的“改尊蜀汉为正统”的观念,影响了三国故事在民间的流传,所以,他不是一个为官职而阿谀逢迎之人,所著《汉晋春秋》,为后世史家所推崇。

http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33374915ae534faeb8705fbc8e619096?from=pc

由此来看,一直背着“谋逆”骂名的司马昭,其实是一位励精图治、简政为民、宽惠清廉之人,只是他的后继者是一代不如一代,武皇帝司马炎“羊车望幸”,孝惠皇帝司马衷的“何不食肉糜”为天下笑。

皇位竟然传到了白痴手上,这算是历史上少有的奇葩了,后来又因“八王之乱”带来了“五胡乱华”,中华民族陷入最黑暗之境地,汉人几近灭族,所以,人们对司马氏好感全无,也是很正常之事。

但我却是为司马昭有些鸣不平,他上承父兄之志,下辟晋国之业,稳步地推动了三国分裂后回归统一的进程,尽管他离雄主还有着相当的差距,虽说是时势造英雄,才干逊于其父兄,但至少不是一个以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能打总结之人!

司马昭:背着“谋逆”骂名的权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