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最后的状元刘春霖书法民族大义 |
分类: 历史杂谈 |
自有了隋朝实行科举后,在封建时代里,这可以说是寒门士子唯一的上升通道,三年一考的独木桥上,万千读书人在寒窗苦读后,挤得个头破血流,都希望能通过后能搏得一个出身而步入仕途,比起现在每年近千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其竞争的程度要惨烈很多。
这科举中的魁首即状元郎,自是学子们竞争的对象,大家都是奔着这个去的,在千余年的历届科考中,产生了数百个状元,其中有很多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文天祥、陈亮及张謇等人,当然,还有那奸臣秦桧和卖身求荣的留梦炎等等。
第一人中最后人,只今四海剩孤身;
平生竞曲沂公志,忠直难稽宋代臣。
这是刘春霖所写名为《六十自述诗》中的诗句,慷慨悲凉,其中的“沂公”指北宋也是状元的名相王曾,他回乡时刻意躲开迎接他的官员与百姓,故王夫之说:“王曾,宋之君子也。”
刘春霖是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因为在他之后第二年,清王朝便取消了科举,自隋朝开始,延续了1300年的人才选拔制度走到了尽头;于是,他便成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这是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声名的。
其实说起来,刘春霖这状元头衔得来还是有些运气成分的,他本是第二名,但那慈禧太后在按名次排列审核时,那头名朱汝珍的名字顿觉很扎眼,因为一个珍字,她想起了让她厌恶万分的珍妃。
又因为朱同学的籍贯是广东,于是她又记起了洪秀全,记起了康有为,记起了梁启超,孙中山……
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放在了一边,拿起了第二份,刘春霖,一个好吉祥的名字,春风化雨,万物生长,大清王朝实在是太希望来一场春雨,以缓解当时日趋严重的旱情;又一看籍贯是直隶京畿人肃宁,这对焦头烂额的慈禧来说,天子脚下肃然安宁,自然又是好寓意,于是她大笔一挥,钦定刘春霖为本科状元。
看来一个好名字是多么地重要,当年的文天祥也是因为一个吉祥的名字被定为状元;而十年前,慈禧60大寿时,让排名60位的张謇当了状元,这是运气,由此来看,一个好名字再加点运气,会在你的人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是要以本身的实力为基础的。
再有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便是书法,特别是清朝科考必须用“馆阁体”,那大诗人龚自珍便是因为这书艺不过关,被限制提拔任用;而这乃是刘春霖的长项,时人甚至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的赞誉。
将刘春霖的书艺同法帖颜真卿相提并论,这可是很难以想象的高赞了,而且在这一期的科考中牛人多多,其中不仅有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还有著名的大人物,后来的民盟主席沈钧儒等等。
按惯例,刘春霖进了翰林院作了编修,旋即被派往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当了本省的咨政院议员,当然,这是民间选举产生,至于朝廷则让他担任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后又任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时值辛亥革命事起,他便隐居在家,及袁世凯出任大总统时,他被聘为内史,相当于现在政府的秘书长,作些文字方面的应酬工作,后来又在徐世昌,冯国璋和曹锟手下任职,历秘书厅长和教育厅长等职。
在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多事之秋,刘春霖作为一介文人,顶着个状元声名,跟着掌权之人混个饭吃是没问题的,但他生性耿直,不愿俯仰乞食,看着人民水深火热的艰困,他亦无能为力,遂愤然辞职,只在家中书画自娱。
现在网上有不少人写文,说他穷困潦倒,卖字为生,这一看就是打胡乱说了,故弄玄虚地博人眼球,是典型的标题党,刘春霖算是政府高官了,他的书法为时人所推崇,说个一字千金如果有些过的话,那他经常作为“点主”之笔,润笔费多多,断然不会落到街头卖字的地步。
作为大清王朝的受益者,他对清廷是感恩戴德的,或者说对帝制是坚定地拥挤者,所以,清帝逊位后,他虽然在家诗书为乐,而一旦出现他所心仪的事物,还是有所表示的。
于是,当袁克定为其老爹鼓吹恢复帝制时,刘春霖是请愿团的骨干,竭尽所能为其站台;张勋复辟时,刘春霖身着四品朝服,同众人一起进宫朝贺宣统皇帝。
但是,这些逆历史潮流而动之举,到头来必定都是被碰得头破血流,所以,刘春霖后来也就是作为清朝的遗老,蛰居在家,无所事事,唯修身养性,研习书艺。
刘春霖最为人称道的乃是他的民族气节,及日本侵华,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这位皇帝三番五次地请他去任教育部长,均被拒绝,不死心的溥仪遂派其好友郑孝胥上门,还是无果而返。
北平沦陷后,在日本扶持下成立了由一帮无耻政客为主的伪政府,即华北政务院,日本人对这昔日的状元是相当看重的,遂派王揖唐为说客,试图让刘春霖出山为日本人效力,并许以北平市长一职相诱。
王揖唐不仅是刘春霖的同年,还是刘春霖留日时的同窗,又是当时伪政务委员,但作为给日本人办事的汉奸,刘春霖自然是没有好脸色给他,一顿臭骂便将王揖唐赶了出去,从此绝交。
如此不合作的态度让日本人恼羞成怒,遂派人将其家抄没,家中数万册历朝善本图书被尽数抄去,后在社会舆论下方才发还;好在碍于刘春霖的声名,日本人也不敢太为难他,而他坚守民族气节之举,也受到民众了广泛地赞誉。
但是,经此抄家之痛,让刘春霖悲痛不已,加上忧国忧民的心绪和亡国奴的耻辱,使得他心身疲惫,竟至大病不起,郁郁离世,时年71岁。
观刘春霖的一生,都同这个状元之名紧密相连,身处华夏乱世之季,壮志难酬;任风狂雨暴,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
他不争名趋利,洁身自好,投身慈善,爱心泽世,倾心教育,被赞为“中华脊梁”和“义士状元”,是当时文人中的楷模。
他虽是受益于清朝并为其效命,后来亦以前朝遗老自居,又被各派系所利用,然而,他作为中国传统文士,“宁作华丐,不当汉奸!”不为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所动,以民族大义为上,坚守气节不失,所以,他是应该受到后世尊重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