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2019-04-22 06:38:08)
标签:

历史

袁昶

庚子殉难五大臣

义和团

许景澄

分类: 历史杂谈
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闲云不济物,何似在山仪

国学大师陈寅恪对晚清时局有一句名言,叫“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这是对当时国情最为精准的描述,同严复的说的“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说,大清朝都是那老女人胡搞,卖国,把国家弄得来一团糟糕;也有人说,如无慈禧老佛爷早就亡国了。弄不懂哈,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那风雨飘摇之时,谁来主政都是个难事。闭关锁国那么多年,不论是民智还是上层官员的见识,都很是愚昧,现在看那些人的所作所为,几乎就在看段子一样,真是不可思议。

义和团事起,是典型的“下愚”,慈禧及所代表的官僚集团,摇摆于“利用”和“剿灭”之间,其谋略及所行之事,无不显示其“上诈”,其实,无论朝野上下,主流都是“愚”,间或有“诈”,只能说是耍小聪明,于大局无碍。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清醒之人也是有的,比如这袁昶,当八国联军攻下天津时,力劝议和,冒死上奏,其政治眼光的远大和政治意识的前卫,同那些在朝的昏噩大臣相比,还真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木秀之于林,风民摧之”,老佛爷一个震怒,这袁昶瞬间悲催,直接被押上菜市口问斩了。

袁昶,字爽秋,号重黎,浙江桐庐人。清光绪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兼袭云骑尉世职,后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补户部江西司员外郎,并出任徽宁池太广道。奉调入京后授三品京堂衔,在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迁陕西按察使和江宁布政使,旋授光禄寺卿,转太常寺卿。拳乱时以忠谏之祸被杀,宣统元年追谥忠节。

著名史学家蔡东藩著的《清史演义》中有言:袁昶名臣也,以忠谏至祸,同罹惨刑。丹心未泯,碧血长埋。他之所以是名臣,是因为他是当时少有的几个能看清世界形势之人,在看清了义和团本质后,能审时度势地提出自己和议之见解,他也知道这会带来杀身之祸,担“卖国”之名。但是,他还是以天下为已任,上《为祸乱亟迅谋维持大局事》的奏摺,结果,招致杀身之祸。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这袁昶还真是个好官,他入值京官前,曾出任徽宁池太广道,这个职位同一般同级别的稍稍有点特殊,是带兵备衔,加按察使衔的,可以专折奏事,在职务上只是暂归浙江巡抚兼辖。

有些奇怪哈,地处安徽却由浙江兼管,个中缘由我查了半天也没个结果,至于为何有专折奏事的待遇也不得而知,但老佛爷的父亲惠征曾在此任上供职,不知有无关联,想必应该没关系吧,不懂。

袁昶在此任间,兴利除弊,有多项改革。他重视教育,兴建书院,培养人才,整顿吏治,普施善政,为民造福;他还重视地方治安,振兴工商业,对到来的外国人也以平等之礼善待之,所以在他的治下,竟无一件涉外案件发生,可见他在同外人交涉方面也自有心得。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其它如对关税的治理也成就斐然,他理署的芜湖是我国早期开埠的港口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米市”,所涉关税和外事多多。袁昶一切以“因民利而利民之”为准则,定专条解禁谷米,纳新关谷米出口税,岁羡数十万,有效地弥补了地方财政之不足。并大兴水利,确保所辖的芜湖成为名副其实之“米仓”。

袁昶任徽宁池太广道五年,经吏部考核政绩为最,深受百姓拥戴。皖民自发在芜湖江中书院,建袁道台祠,以资纪念。

在芜湖五年,同洋人打了无数次的交道,对国情民情都着深刻的体会,这使得袁昶的眼界和认知远高于朝中那只会空谈的大臣。他还在任上时,就针对世界列强之形势及中国之积弱的现状,向光绪帝条陈了时政二万言书,有理有据,光绪读后深为感动,亲书纲要于册,于六月二十日,发出谕旨:着军机大臣会同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切实妥速议奏,钦此!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及进京后,他在经济和外交上多有上奏,皆为益国利民之举,也有很多被朝廷采纳,可以说袁昶是一位来自基层,有远见卓识,躬行实践,务实有为的朝官,这在当时愚昧不堪的朝堂上可以说是最具眼光的大臣。

义和团事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逐渐成势,由于清廷在剿抚两策上左右不定,又使得其势力迅速扩展。他们杀洋人,杀教民,烧教堂,弄得局势不可收拾,而各列强则借机提出要保护侨民和使馆,纷纷出兵组军准备进京。

时朝廷大臣分为两派,以端王载漪和大学士徐桐、刚毅等为主战派,他们认为既然义和团势力无法剿灭,不如利用其法术来战胜洋人,即使赶不跑侵略者,也可以用洋人的势力来消灭义和团。他们怀着这种左右皆得利之心,导义和团入京。在慈禧面前盛推拳民忠勇有神术可用,蛊惑慈禧下诏义和团去攻打使馆。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而以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联元、太常寺卿袁昶为首的几个人是主和派,他们主张剿灭义和团,然后向八国联军求和。两派各执己见,搞得慈禧脑袋一团浆糊,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的袁昶虽然身为太常寺卿,但却仍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兼办外交的,他本着与各国讲信修睦,捍卫国家的宗旨,向朝廷上了一道《为目前局势危迫亟图补救事》的奏摺。力陈攻打使馆于国于民之祸害。严正直言:义和拳与洋兵互相斗哄,喋血辇毂之下,转致玉石不分,杀害无数良民,大局糜烂不可收入

慈禧其实从内心来说也不想同洋人开战的,但是,主战派竟胆大包天,伪造了一份列强给清政府的外交照令。一是指明一地由光绪居住。二是代清政府收取各种钱粮。三是代清政府掌全国军队。四是归政给皇帝。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这些都是老佛爷不能容忍的,于是这老妇人疯了般地同所有邦交国同时宣战,同时任命刚毅、载勋为统率义和团大臣,率领义和团同八国联军开战,攻击外国使馆。事态进一步扩大。

这时主和的袁昶和许景澄等主和派,对慈禧宣战之举极力反对,他上书慈禧: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徐用仪、立山、联元等人也一同奏请,希望慈禧立刻停战,不要惹怒洋人,应剿义和团。因为慈禧当时还在生洋人的气,便将徐用仪等五个主和派大臣定了个任意妄奏,语多离间之罪,全部押到菜市口处斩。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逃到了西安。后来签订了《辛丑条约》,赔了几年也还不清的银子,又高高兴兴地当她的老佛爷了。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回来后,根据条约除惩办主战的一大帮大臣外,另外就是给被杀的五大臣平反昭雪。宣统下诏:允浙江绅士为故兵部尚书徐用仪、吏部待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于浙江西湖立祠。不久祠建成,定名三忠祠。以寄托浙江人对这三位浙江籍忠臣的怀念之情。

袁昶为官从政有远见卓识,他与张之洞交好,也信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既政绩斐然,又博学多才,在文坛也颇有造就,其中尤以诗为最好,他同后世的大书法家沈增植同为晚清浙江诗派的代表,被誉为是同光体诗的代表之一,与很多名士都有唱和,其中知名的有刘熙载、黄遵宪、王闿运、沈曾植等。

他宏通淹博,睥睨一代,一生著作很多,在现在各大图书馆中,收有他的著作就有七十余部。他为弥补当世之人缺乏经世致用的学问,还将农桑、兵、医、舆地、治术、掌故等书编成一部《渐西村舍丛刻》,为推广实用学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读晚清的历史,总忘不了袁昶、许景澄等大臣悲壮的死,袁昶冒死上书,以尽职责,他凭的是一颗正直地心,若无胆识和血性,将生死置之度外,何能有此之举,而同他一起上书的许景澄更是中国士大夫的典型,他先将由自己经手,存在俄国银行中的四十万银子取出,归交国库,然后同袁昶一起,再赴死不迟。

每每读史到此总是激动不已,我不为满朝碌碌之辈恨,我为如袁许二公之人哭;他们不死于抵御外侮之疆场,而殁于愚昧及一众弄臣之手。他们知道上奏的后果,虽九死而不悔,“臣等虽死,当含笑入地。无任流涕具陈,不胜痛愤惶惶之至。”

这是多高尚之情操,这是多高古的节气,现在流行“崖山之后无中国”之说,似乎中国的传统气节在其后已丧失殆尽;中国士大夫的气节在明末,也随着钱谦益等人的雨中跪降,早就碎了一地。但是,我们在袁昶等人的身上,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气节和人格魅力,他们是有胆识有血性的中国士大夫代表,他们是不应该被国人所遗忘的。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袁昶:晚清有胆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