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2018-04-13 00:00:06)
标签:

情感

文化

杂谈

扬州

历史

分类: 历史杂谈
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生在南京,但少时却长在扬州,今生所读的两年半书中,约有一半是在这扬州小学度过的,及至二年级时被父母接去成都,也是好地方哈,古有“扬一益二”之说嘛。

对扬州的感情是极深的,当时家住文昌阁附近,不过,我至今也不知道是应该叫文昌阁还是文昌楼,家人一般称为文昌楼。我所上的幼儿园则紧靠其侧,应该是市委的幼儿园吧,沿一条青石铺就的不宽小巷,一直向瘦西湖方向,走不远即到了,八十年代还曾去过,依约旧时模样。

一直在写历史方面的文章,今天倒是听了一首歌,名为《烟花三月下扬州》,触动了那往日的情愫,依稀地想起了那远逝的美好时光。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赞美扬州的诗画美文那真可谓如汗牛充栋,那儿有美人如玉,那儿有琼花似雪,那儿有美酒如饴,那儿有月华似水。平山堂,瘦西湖,淮东第一观,竹西最佳处。扬州的月光似乎比其它地方更圆、更亮,“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那映在古运河尽头的月色,载着满满地羞涩,荡漾在二十四桥边,静听着玉人那缠绵的箫声。

唐宋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到过扬州,扬州的湖光山色,使他们吮吸了灵气 ,滋润了诗意,成就了万千不杇的唐诗宋词。特别是那瘦西湖上的轻舟,将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感觉,紧紧地将诗人的情怀,浓缩到了一个“瘦”字之中,伴着岸边低垂的杨柳,船桨摇曳出了满湖的春意阑珊。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一泓曲水,细柳轻斜,随风挑拨湖面,画舫清荡,玉桥横卧,远处山峦似隐似现,它之所以被称为瘦西湖,是与杭州西湖相较,当是燕瘦环肥、各擅胜场,别有一番风味吧。

当时的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其都城长安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但最令诗人们心向神往的并不是长安,也不是洛阳,同样不是苏杭,而是东南繁华之地、梦中温柔之乡的扬州。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甚至定居于此,过着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乐不思归。唐时扬州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纽约,至少也比得上今天的上海,而唐时的上海还有一部分在海里没成为陆地呢。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扬州,古老美丽的城市,李白曾在此驻足,即使远在武昌黄鹤楼头送友人孟浩然坐船去扬州时,还对烟花三月的扬州念念不忘,心向神往;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本身就是扬州人,他笔下的月夜,空灵流转、飘逸出尘;我最喜欢的诗人杜牧的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给他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其它如苏东坡、白居易、欧阳修、秦观等人也都曾在扬州生活过。

其实,扬州地处江北,无论是地域或方言同真正意义上的江南,有着很大的差别,但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把它当作江南的一份子,所有描绘江南的美好词汇也都被用在了扬州身上。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清时仅盐业一项就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扬州是真正意义上的销金之地。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繁华总伴随着战乱,随着炀帝龙舟的到来,扬州城也开始了它的恶梦,年年兵燹不断,到了姜夔之时,“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便只剩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了,让人顿生黍离之悲也。

大运河的开凿使它成为南北水运枢纽。大运河哺育了扬州城,也是扬州的根,想当年,“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扬州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它屡毁屡兴,以惊人的生命力,一次次的重塑自我,凤凰涅槃。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但是,后来清初的扬州十屠,中期的太平天国战乱,给了扬州以致命的摧毁,直把这淮左名都毁成瓦砾一片,扬州城从此衰败。再加上运河的淤塞,尤其是铁路的兴起,扬州昔日风光不在,扬州成了苦力的代名词,特别是近代的上海人,就直接把扬州人唤作乡下人,而扬名全国的是扬州三把刀,也就是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俱是劳作之人的代称。 

现在的扬州,昔日的古扬州已经无从寻觅,岁月只留住了断壁残砖和斑驳旧影,早已听不见车马喧嚣,战火纷飞,旧时光里的繁华在今天看来不值得多提,这座城又恢复了静谧与安然。江畔来来往往的船只穿梭着,划破夕阳,留下一道道光影,沧海桑田,岁月湮灭了古扬州的繁华。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